香港特区政府再放大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正式宣布——
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
这意味着非本地生名额将从6000人增加至7500人,新增1500个名额,且本地生每年1.5万个资助学位保持不变。这是继2024年非本地生限额从30%上调至40%后,港府两年内第二次放宽录取限制。
对咱们内地学生来讲,每年将有更多机会入读香港这个在2026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五所高校跻身百强的教育高地。
政策解读:四大“软性支持”
这次政策调整不仅是名额增加,更从招生结构、学历互认、住宿资源等多方面整体优化,为非本地生打造更便捷、更多元的求学环境。
非本地生名额全面提升
覆盖本科至研究院
从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
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也由100%增至120%。
同时,兼读制课程首次放宽报名限制:
允许持学生签证以外的非本地人士报读,内地在职人士可借此实现工作与进修两不误。
成立“留学香港专班”
拨款4000万港币全球招生
为系统推广香港教育品牌,港府专设“留学香港专班”,拟投入4000万港币支持八大高校面向内地与国际市场开展宣传与招生,包括举办暑期课程、研学项目等,积极吸引高质量生源。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
10亿成立AI研究院
港府将全力推动数字教育发展。预留10亿港币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强化AI数据优势、拓展AI应用等多项措施等等。AI已成为港府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相关专业(计算机、数据科学、智能系统等)也将成为热门申请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们速速关注起来!
大幅增加宿舍供应
缓解“住宿难”
政府通过“宿舍发展基金”资助大学增建宿位,目前已有15个规划项目,预计提供超过14300个新宿位,其中8项已完工,提供7647个资助宿位及136个自资宿位。
非本地生录取显著增长
港校扩招趋势明确
近年来,中国香港成为全球学生求学热门地,内地考生争相报考,非本地生申请数连年创下新高。
以香港大学为例,2025学年非本地生申请人数突破2.5万,其中超八成为内地生,整体录取率不到5%。
港大校长张翔曾表示,2025学年港大录取的非本地生比例已接近40%限额;
其他部分学校也反映,四成本地生限额已用完,香港吸纳国际人才学生的容量需要再提升。
40%非本地生限额,早已无法满足庞大的报考需求,扩招是必然趋势。
总结上学年,八大共取录超过1.7万名非本地本科生(包括不同年级),相当于本地生约23%,香港大学占比高达到30%,其次是香港理工大学占比28%及香港科技大学占比25%。
抓住政策红利
选择最优路径
面对2026年香港高校非本地生限额提升至50%的机遇,不同背景的内地学生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申请策略,把握这一政策红利。
高考直申香港院校
高考成绩优异:可申请港大、港中文、港科大,建议提前准备语言成绩,雅思6.5或托福90以上。
高考成绩超一本线50-80分:可关注港城大、港理工、浸会大学等校的扩招专业,如酒店管理、传媒学等。
高考成绩未达一本线:可考虑“副学士→本科”路径,完成副学位后衔接本科大三。随着学历互认推进,该路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国际课程学生
港校采用“滚动录取”,先到先得。可凭相应的国际课程成绩直接申请。以港大申请要求为例:
● A-Level申请者,学生应该完成至少3门A-Level科目,但是不能包括英语和中文语言科目。往年被录取的A-Level申请者成绩为6A*1A。
● IB申请者,学生应该完整完成IB课程,包括CAS、TOK和EE。往年被录取的申请者获得的IB文凭的分数为45/45。
● SAT / AP申请者,学生应该完成至少3门AP+SAT/附加两门AP。往年被录取的申请者获得的SAT成绩为1600分。
提前布局香港DSE赛道
DSE成绩受全球95%以上的院校认可。可报考香港本地学校、内地145所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以及海外300多所院校。其中:
✅️港籍生(已拿到永久居民身份):可申请香港本地大学+内地145所大学+海外约300所大学。
注:根据公布有关2025/26学年文凭试收生计划的具体安排,共145所内地高等院校将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成绩择优录取香港学生。
✅️港籍生(未拿到永久居民身份):可申请香港本地大学+海外约300所大学。
✅️非港籍生(内地生、海外学生):可申请香港招收非本地学生的大学+海外约300所大学。
注:只要持有香港身份(包括永居和非永居),报考DSE都可以本地生身份走JUAPS通道申请香港本地大学,享受港八大1.5万个学位名额。
高中阶段学生可选择强化英语、数学等科目,备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早规划是关键
港校非本地生名额提至50%,无疑是内地生赴港留学的“黄金窗口期”——选择更丰富,录取门槛相对更宽松。
此外,本科、硕士毕业生,都能无条件留港1-2年,期间不用绑定雇主,可自由换工作;
2024年开始的“校外实习放宽政策”已经落地——读书期间每周能工作20小时,既能赚零花钱,又能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找工作打基础。
可见,香港为了招收留学生,从政策的方方面面都做了优化。当然,同时也需理性看待挑战:
港校本科年均学费12-18万港元,加上每月1.2-1.5万港元的生活成本,经济压力需提前评估;
尽管宿舍名额增加,港大、港中文等热门院校的宿位仍可能紧张,建议提前联系学校宿舍管理处或靠谱租房平台。
港校扩招的大门已敞开,对内地生来说,这不仅是“更容易录取”的机会,更是接触国际教育、拓展港澳地区就业资源的跳板。
早规划、早行动,才能在2026年的申请中抢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