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申请季,很多同学都在紧张地准备网申材料、刷语言成绩、修改文书。对于商科、文社科等专业的学生来说,面试往往是录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些同学会觉得面试“玄学”,不知道学校到底想考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准备。其实,面试本质上就是学校进一步了解你的个人背景、学术潜力和沟通能力的过程。只要你提前了解面试形式、准备充分,完全可以自信应对。
今天,我就结合过往经验,和大家聊聊常见的面试形式、准备要点,以及面试当天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常见面试形式:三大类
不同学校和项目的面试形式会有差异,常见的主要分为三类:
1. 提交申请后邀请制
这类面试通常在你递交网申材料后,由学校先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再发出面试邀请。
-
特点:面试官通常是招生官或教授,真人在线面试为主。
-
时间:提前几天或一周发通知,给你充足准备时间。
-
适合项目:MBA、MFin、MPA等商科和公共管理类项目。
小贴士:
如果收到邀请,说明你的材料已经通过了前一轮审核,接下来面试表现就非常关键!
2. 录制型视频面试
很多商学院、传媒、公共政策类项目,会使用Kira Talent等系统进行线上面试。
-
系统会随机给出问题,你有30–60秒准备时间,然后系统自动开始录制你的回答。
-
整个过程没有真人互动,全靠你自己面对镜头完成。
-
题目通常分为三类:自我介绍类、行为类、专业或时事类。
小贴士:
初次使用Kira可能会有些紧张,建议提前登录系统熟悉界面,最好用英文环境的电脑或浏览器,避免出现系统兼容问题。
3. 真人面试(线上或线下)
真人面试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形式,通常通过Zoom或Teams进行,也有部分项目要求到校面试。
-
面试官可能是教授、项目主任或校友。
-
更加灵活,可能会有追问,考察你的逻辑思维和临场应变。
小贴士:
线上面试要提前测试网络和摄像头,并准备一个干净安静的环境。
⚠️ 注意:有些面试不是“可选”或“加分项”,而是和简历、SOP一样必需的材料。比如Kira的视频面试,通常是在你提交网申过程中直接进行或在Deadline前完成。如果错过这一环节,学校会直接判定你的申请不完整,等同于弃权!
二、面试前的核心准备
1. 内容准备:把握四大方向
面试问题虽多,但大多数都绕不开以下四类话题:
1)自我介绍
-
2–3分钟,突出学术背景、实习科研、个人亮点。
-
尽量自然流畅,不要背稿痕迹太重。
2)学术与研究兴趣
-
介绍你为什么对该领域感兴趣,以及做过哪些相关项目。
-
例如:“我在本科阶段参与了xxx研究,这让我更加明确了想要攻读xx硕士的目标。”
3)动机与职业规划
-
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毕业后计划是什么?
-
这一部分最好和项目特色挂钩,展示你对学校的了解。
4)行为问题(Behavioral Questions)
-
典型问题:
-
“谈一次你解决团队冲突的经历。”
-
“你是如何应对高压或挑战的?”
-
-
建议使用 STAR 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组织答案。
2. 练习技巧
-
模拟演练:可以找朋友、老师一起练习,或对着镜头自录。
-
自我回放:观察语速、表情和肢体语言,调整不自然的地方。
-
计时练习:尤其是Kira类面试,30–60秒准备时间一眨眼就过去,要学会在有限时间内快速组织思路。
三、面试当天的注意事项
1. 硬件和环境检查
-
提前测试电脑、摄像头和麦克风。
-
网络一定要稳定,建议准备一个手机热点作为备份。
-
光线柔和、背景干净,不要出现杂物或噪音。
2. 着装与仪态
-
上半身至少保持商务休闲,不要穿睡衣或过于随便的衣服。
-
保持坐姿端正,眼神自然,不要频繁看手机或小抄。
3. 保持冷静,灵活应对
-
如果遇到技术问题,不要慌张,礼貌告知面试官并请求重新连接或补录。
-
如果一时想不出答案,可以先简单复述问题,争取几秒思考时间。
四、总结与鼓励
面试不仅仅是考察你的英语口语和专业知识,更是学校了解你这个人的机会。
-
提前了解面试形式,熟悉流程,才能减少紧张感。
-
有计划地准备常见问题,让自己的回答更有逻辑、更有亮点。
-
保持自信、真诚和稳定的心态。
最后想提醒大家,面试其实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你不仅是在被学校考察,也在判断这个项目是否真的适合你。祝大家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