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新东方前途出国

留学顾问李欢欢

李欢欢

加拿大部咨询主管

南京
  • 擅长方案:本科,硕士高端申请,贵族私立中学
  • 客户评价:专业度高,认真负责,沟通效率高
  • 录取成果: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皇后大学
从业年限
7-10
帮助人数
534
平均响应
15分钟

顾问服务

1对1定制 · 专业服务 · 官网保障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李欢欢>日志>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李欢欢

    李欢欢

    加拿大部咨询主管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李欢欢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

      • 本科
      • 留学新闻
      2025-09-18

      李欢欢加拿大中学,本科,研究生南京

      从业年限
      7-10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向我咨询留学申请方案 咨询我

      即便没有任何形容词,只要把“大厂”和“中年人”这两个词并列放在一起,就已经足以勾勒出本世纪有灾难感的职场图景。

       

      一般来说,大厂没有中年人。在“年轻化”、“35岁红线”这样的硬性要求下,人到中年却在大厂仍能有一席之地的,大多都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

       

      所以我们定义的“”中年,其实也不过30来岁,他们在互联网的好时期进入大厂,并在这里工作了6-10年。这群人属于大厂老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前没有升职,未来大概率也不再有升职的机会,因此仍然囿于一线业务的基础工作。但同时,随着大厂业务的不断调整,他们入职时曾经炙手可热的业务如今早已边缘化,因此,内卷、消耗、困顿又称为这份工作的常态。

      对于这些人来说,长年累月的职场生涯早已经磨平了他们的热情。

      想离职?好像除了这份工作之外,其他地方再没有比这里给的更多;而且上了年纪之后,再找有潜力的新工作也确实是个挑战。再加上家庭、孩子、车贷、房贷也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动荡。

       

      继续干下去?似乎也不太可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被大厂抛弃,只是或早或晚。

       

      就这样,他们被困在其中,进退两难。于是,“等死”就成了一种日常。

       

      在职场,“死”的意思是失去这份工作,但主动赴“死”和被动“处死”却差异巨大。

       

      “许多人在这里工作时间都挺长了,如果被裁员,赔偿会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小A告诉我们,这是许多人选择在大厂等死的理由。而最近,小A也收到了裁员通知。

       

      “说不上沮丧,反而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小A表示,自己早就受够了这份工作,但是离职又会有一种担忧,害怕面对不确定性。“现在好了,有人推了你一把。”

       

      在大厂里,小A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个例。在小A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小A一样,他们受够了现在的内卷和无意义的消耗,他们想要离职,他们渴望拿着赔偿开启新的人生和职业生涯。

       

      但是,他们没有主动“赴死”的勇气。于是,这些人就像等待死神降临一样,在大厂等待着裁员通知。

       

      1 困在大厂轮回里的中年人

      与多个互联网大厂员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在大厂“等死”的中年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对于上级的需求不做及时响应,即便接了工作需求也本本分分干到60分,但想让他们更进一步,做到80甚至90分,他们即便有能力使一把劲儿,也好像不愿意向前推进。

      如果将这波人的行为放在上个世纪的国企,毫不违和,毕竟在那个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上下班的年代,混日子、躺平、熬资历,几乎是体制内的常态。那时候只要不出大错,铁饭碗就稳稳端在手里。

       

      但将这样的气质移植到讲求效率的互联网大厂里,就显得格外刺眼。

       

      这一代中年人,几乎是伴随互联网大厂一起成长的。大厂红利消退后,他们也不再被需要。

       

      2013年,移动互联网红利来袭,社交、电商、生活服务等领域诞生了诸如腾讯、字节、拼多多、美团、快手等大厂企业。

       

      彼时,20岁出头的年轻人加入大厂,他们对新技术红利下的岗位充满憧憬。

       

      到今天,12年过去了,企业在衰老,业务在减退,当年的毛头小子、年轻姑娘如今也变成了中年大叔、中年妇女。他们凭借时代红利积累的技能,也逐渐在新的环境中失去用武之地。

      这间接造成两个结果:

       

      1,旧有技能难以追上外界新需求,这一代中年人再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第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多地选择在大厂继续熬着。

       

      于是,出现一群中年人拥挤在一条看不见未来的船上、忍受煎熬的现象。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在互联网大厂上演的职场戏码,曾经也在外企轮回过。

       

      2000年左右,外企offer还是“香饽饽”、“金饭碗”,大学生挤破头也想进去外企,甚至流行一种说法,外企的保洁阿姨都比国企科员工资高。

       

      但外企中年人也同样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空间。

       

      外企黄金时期,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曾在IBM、甲骨文工作过,他对「有界UnKnown」分享他观察到的情况:

       

      “IBM里几乎没有50岁以上的人,如果你看到了45岁以上的人,他们可能都是管理层,员工基层基本全是年轻人。”

       

      不论是曾经的外企,还是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深耕在基层位置的中年人,都面临着尴尬的职场处境。

       

      在冯博的回忆里,当年的外企中年人,最终基本走两条路线:

       

      一种是离开外企“舒适窝”的路线,“这波人现在基本都过得不错,比如有一个去了阿里云,带领800人团队”。

      更多详情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顾问

      李欢欢

      从业年限
      7-10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李欢欢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李欢欢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