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过哪些文化差异?-新东方前途出国

留学顾问韩馥阳

韩馥阳

英国留学规划导师

天津
  • 学历背景:985院校
  • 擅长专业:商科,理科,艺术类,计算机
  • 录取成果: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从业年限
5-7
帮助人数
214
平均响应
15分钟

顾问服务

1对1定制 · 专业服务 · 官网保障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韩馥阳>日志>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过哪些文化差异?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韩馥阳

    韩馥阳

    英国留学规划导师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天津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韩馥阳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过哪些文化差异?

      • 研究生
      • 海外生活
      2025-09-15

      韩馥阳英国中学,本科,研究生天津

      从业年限
      5-7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向我咨询留学申请方案 咨询我

      1. “客气” 背后的潜台词:别把 “或许” 当真

      英国人的礼貌像一层柔软的 “社交滤镜”,但初来乍到时很容易 “接不住”。比如小组讨论时,本地同学说 “这个想法很有趣,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再想想别的角度?” 我一开始以为是真的在探讨,后来才发现,这可能是一种委婉的否定 —— 他们很少直接说 “这不行”,而是用 “或许”“可能”“有点难度” 来表达保留意见。
      还有一次,我请导师看论文初稿,他笑着说 “写得不错,我明天看看给你反馈”,结果等了三天没动静。后来学长告诉我:“英国人说‘明天’,可能是‘最近’的意思;说‘最近’,可能是‘有空再说’。” 这种 “留余地” 的表达,背后是不希望直接拒绝或承诺的社交习惯。

      2. “距离感” 里的分寸:熟人也需要 “预约”

      刚和英国同学熟起来时,我随口说 “改天一起吃饭啊”,对方立刻掏出手机:“下周四下午 6 点怎么样?我订个餐厅。” 我愣住了 —— 在国内这更像句客套话,没想到他们会当真且立刻敲定时间。
      后来发现,英国人的社交有清晰的 “边界感”:哪怕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上门拜访前必须提前打招呼;课堂上小组讨论再热烈,课后也很少有人约着 “顺路喝一杯”,大家更习惯 “有事说事,无事各自安好”。这种 “距离感” 不是冷漠,而是他们对 “私人空间” 的重视 —— 每个人的时间和生活节奏,都需要被提前 “尊重”。

      3. “规则” 大于 “人情”:排队和 “守规矩” 的执念

      在超市结账,哪怕只有两个人,也会自觉排成笔直的一队,没人会凑到前面问 “能不能插个队”;坐公交时,下车前一定要按座位旁的按钮,司机绝不会因为 “看到有人要下” 就主动停车;甚至在公园喂鸽子,都有老人过来提醒 “这里规定只能喂指定饲料”。
      最让我印象深的是一次租房纠纷:中介多收了押金,我想 “找个熟人说说情”,但英国朋友说 “直接发邮件列条款就好,人情没用”。后来果然通过援引合同条款顺利要回 —— 在他们的逻辑里,“规则写在纸上,比谁来说情都管用”。这种对规则的执着,有时显得刻板,却也减少了很多模糊地带的拉扯。

      4. “天气梗” 不是没话找话,是社交 “wan能钥匙”

      刚到英国时,每次遇到同学说 “今天这雨下得够大的”,我都以为是想聊天气,后来发现这是 “破冰暗号”。在电梯里、走廊上,甚至排队买咖啡时,一句 “这天气说变就变” 几乎能打开任何对话 —— 哪怕前一秒还是陌生人,聊完天气也能相视一笑。
      后来才明白,英国天气多变(一天之内晴雨交替是常态),让 “天气” 成了最安全、无争议的话题。它无关隐私,不涉及观点,却能快速拉近 “陌生人社交” 的距离,是他们独特的 “寒暄礼仪”。

      5. “饮食” 里的文化密码:不是 “难吃”,是 “仪式感” 不同

      初尝英国菜时,我总觉得 “太简单了”:炸鱼薯条、烤豆子配吐司、周日烤肉…… 但慢慢发现,他们对 “吃饭” 的理解和我们不同。比如早餐,不是 “垫肚子” 而是 “开启仪式”—— 哪怕赶课,也会坐下来喝杯茶,配着烤面包慢慢吃,很少有人边走边啃;下午茶更不用说,三层点心架、骨瓷杯、慢悠悠的节奏,重点不在 “吃什么”,而在 “和谁一起消磨时间”。
      还有一次去本地同学家做客,她妈妈准备了 “圣诞大餐”:烤火鸡、土豆泥、蔓越莓酱,流程复杂但味道清淡。同学说:“我们更在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刻,食物是配角。” 这让我想起国内聚餐 “菜要摆满桌” 的习惯,突然懂了:饮食差异的背后,是 “吃” 承载的意义不同 —— 一个重 “氛围”,一个重 “分享”。

       

      这些差异一开始可能让人无所适从,甚至闹出笑话:比如把 “委婉拒绝” 当成 “同意”,没预约就去朋友家被当成 “不礼貌”…… 但慢慢适应后会发现,它们不是 “对错” 之分,只是不同文化对 “得体”“舒服” 的定义不同。而留学的奇妙之处,或许就在于在这些碰撞里,学会用更包容的视角看待 “不一样”—— 就像英国人雨天不打伞也能笑着聊天,我们也能在差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更多详情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顾问

      韩馥阳

      从业年限
      5-7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韩馥阳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韩馥阳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