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篇
法国国际生毕业后留下来的比例,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比如专业、语言能力、就业形势、移民政策、个人意愿等。以下是结合数据和趋势,特别聚焦中国学生的分析:
一、整体数据:国际生在法留任率
根据法国高等教育署和法国移民局的数据:
约三分之一(30%-35%)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法国发展
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类专业,这个比例更高,可达 40%-50%。
非STEM类(比如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则低于25%。
二、中国学生的特殊情况
中国学生是法国最大的亚洲留学生群体之一,在2024年左右约有 3.5万中国学生在法学习。根据历年的追踪研究和留学生组织统计:
留下的可能性:
20%-25% 的中国学生毕业后会尝试在法国工作或申请居留延续;
大多数选择回国或赴其他国家深造/就业(如英美)。
哪些中国学生更可能留下来?
就读工程/IT/金融/人工智能等“高需”专业的学生;
具备B2以上法语水平的学生,尤其是有实习经验者;
在大学体系(grandes écoles)或高商(HEC、ESSEC、ESCP)毕业的;
拥有长实习或企业录用意向的学生;
通过APS(Autorisation Provisoire de Séjour,毕业后临时居留)转为工作签证。
三、法国政策支持如何?
积极方面:
法国对STEM和高学历人才较为欢迎;
有一年“找工作/创业”签证(APS);
找到合适工作可转为人才居留(Passeport Talent);
2023年起新政,对高学历国际生放宽工作居留要求。
不利方面:
法语要求高,很多职位必须C1;劳动市场偏好本地人;居留手续繁琐,等待时间长;工作签证申请对薪资、合同形式有要求;一些专业对国际生的吸纳率低。
德国篇
德国的整体留学环境和就业政策比法国更利于国际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和移民。尤其是理工科(MINT)专业和德语能力较强的学生,留下来的比例明显更高。下面是具体数据和分析,特别聚焦中国学生。
一、德国国际生毕业后留下的整体情况
德国政府和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数据显示:
约50%-60%的国际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德国找工作或继续留下;
在IT、工程、数学、自然科学、医学等专业中,超过70%的人找到工作;
德国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技术人才紧缺,鼓励非欧盟国家人才留下。
二、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
中国是德国第二大国际生源国(仅次于印度)。2024年在德国约有4万多名中国留学生。
根据DAAD和ZEIT在线联合发布的追踪数据: 留下的比例:
约30%-40%的中国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德国工作或申请居留;
在TU9大学(德国九所理工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中,这个比例更高,可达50%以上;
若同时具备德语中高级水平(B2及以上)+ 本地实习/工作经验,留下来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三、德国的支持政策(对国际生非常友好)
毕业后找工作政策:
可申请 最长18个月的找工作签证(Jobseeker visa);
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全职工作后可申请蓝卡(Blue Card EU)或普通工作签证;在德国工作满33个月(或18个月,视薪资而定)后可申请永久居留。
德国“蓝卡”优势:
要求相对较低:只需年薪约43,800欧元起(技术紧缺职业更低);
可带配偶和子女,配偶无语言门槛即可工作;
有快速通道转永居;
德国明确表示:“国际毕业生是优质移民”。
结论:
中国学生在德国毕业后留下的可能性 明显高于法国,尤其是学理工科且愿意提高德语能力者:
若学工程、计算机、AI、数据、医疗、生物等热门方向,并在校期间有实习经历,成功留下并最终转永居的路径是畅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