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结构与科目设置
中国高考采用“3+X”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三门。选科组合直接影响专业报考,例如警校需选政治 。
日本EJU考试则明确分为文理两类:
文科:日语(400分+50分记述)、数学Ⅰ(200分)、文综(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社会,200分)
理科:日语(400分+50分记述)、数学Ⅱ(200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二,200分)。
核心差异在于:EJU文综涉及日本及全球知识,理综知识面广但深度较浅;中国高考则深度考察本国内容,且科目绑定专业选择 。
二、考试难度与知识深度
数学:EJU文科数学仅相当于中国初三至高一水平(如二次函数、概率),理科数学虽含微积分但题型固定、计算量小;中国高考数学则涉及函数导数、立体几何等高阶内容,强调复杂推理。
综合科目:EJU文综需重新学习日本社会体系(如议会制度),但全为选择题;中国文综要求深入分析国情,题型涵盖论述与材料解析。
语言门槛:EJU所有科目以日语命题,难度介于N1~N1.5(听力占40%),对中国学生构成额外挑战;中国高考外语仅要求N2水平。
三、竞争压力与SX机会
考生基数:2024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53万,录取率约33.5%;EJU全球考生仅2.5万人(2023年数据),录取率约70%
。 考试机制:
中国高考一年一次,成绩当年有效,“一考定终身”风险高 。
EJU每年6月、11月两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可取最优成绩申请;学生可同时报考多所大学,通过“EJU+校内考+面试”综合评定录取。
四、评价体系与SX逻辑
中国高考以分数为标准,满分者可入名校;日本则采用复合评价:EJU成绩仅是“入场券”,校内考测试专业能力,面试考察沟通与逻辑思维。例如东大录取者可能因面试不佳被淘汰 。
结论:两种路径的适配性
EJU更适合:数学基础扎实但规避高强度竞争的学生,通过语言准备(建议提前1-2年学至N1)可冲日本名校,尤其工薪家庭(年花费10万-15万)。
高考更适合:擅长深度学术分析、适应单一考核模式的学生,尤其目标国内C9高校者。
两种考试本质反映了SX制度的差异:中国注重标准化筛选,日本侧重综合素养,选择取决于学生个人禀赋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