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3日,美国波士顿联邦法官 Allison D. Burroughs 作出重要判决: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科研经费的行为被裁定违法且违宪,政府被责令立即恢复拨款,并不得以同类手段再度干预学术机构。
这一裁决不仅意味着巨额科研资金的回归,更被广泛视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重要胜利。法官在判决中明确指出,政府以“反犹抗议”为名,实则意图打压言论与学术自由。
▎事件进程梳理
一切始于年初。特朗普政府以“校园反犹太主义”为由,通过特别工作组对哈佛提出多项干预性要求,涵盖招生政策、教师招聘及校内治理机制。在哈佛拒绝妥协后,政府随即冻结其22亿美元科研项目拨款,并威胁取消其国际学生签证资质与税收优惠。
4月,哈佛正式提起法律诉讼,指控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程序违法,并强调冻结资金与反犹问题无实质关联,而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报复。诉讼期间,法院签发临时禁令,至少暂时保住了该校为国际学生提供签证支持的SEVP资格。
7月庭审中,争议焦点集中于:政府是否真正关注反犹问题,还是仅借题发挥以干涉高校自治?法官多次对政府动机提出质疑,显示出对原告主张的倾向。
最终判决认定,冻结拨款属“报复行为”,违反美国宪法第 一修正案及其他相关法律,要求全面恢复经费,并发布永久性禁令,禁止政府以类似方式施压。
▎高等教育界回应强烈
判决迅速获得美国高校和教育组织的广泛支持:
-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哈佛分会主席指出,“希望这一判决让高校意识到:不应以牺牲社区权利为代价换取政治妥协”;
-
美国大学教育委员会(ACE)总法律顾问称,“判决明确了政府出于政治动机攻击高等教育的非法性”,并呼吁行政当局停止损害高校合作机制;
-
自由与表达基金会(FIRE)誉其为“美国高等教育、科学事业与批判性思维的巨大胜利”;
-
超过150位大学校长签署联名信,谴责政府“空前越权”,强调必须尊重学术自主;
-
此外,约12000名哈佛校友、24所高校以及21位州总检察长也联合发声,支持哈佛,共同捍卫机构自主与学术自由。
这些回应一致表明:高校自治与学术自由是不可动摇的制度基石。
▎对留学生群体的实际影响
-
科研资金恢复,研究项目重回正轨
这批经费覆盖大量由国际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拨款回归意味着实验室运转、论文进度和学术规划将减少外部干扰。 -
校园言论环境获司法保障
判决强化了对校园表达自由的保护,留学生可更安心地参与学术辩论与公共议题讨论。 -
高校独立性成为择校“软指标”
学校能否在政治压力中坚守原则,应成为留学生选校时的重要考量,它直接关系到学术环境是否开放、自由与稳定。 -
国际学生身份稳定性提升
法院对SEVP认证的维护,为留学生提供了一层制度保障,有助于减轻签证政策突变带来的焦虑。 -
“学术安全”纳入选校维度
建议今后在选校决策中,加入如“学术自主性”、“抗政治干预能力”和“言论自由保护”等指标,以做出更全面、安心的选择。
★更多新鲜留学资讯:https://liuxue.xdf.cn/changchu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1888号长春国际金融中心A座11层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2、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