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是不是刚开学就盼着放假啦?别急,今天咱就唠唠英国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假日。别看英国人平时端着个“绅士范儿”,假日的设定啊,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特别是刚到英国的留学生或者新上班的小伙伴,瞅着日历上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估计得直犯嘀咕:“这啥日子啊?咋还放假呢?”别急,我这就给你整一份“假日大揭秘+吐槽大会”指南,保准让你秒懂英国假日文化!
Bank Holiday:银行放假,全国“躺平”
说起“Bank Holiday”,字面意思就是“银行休息日”。这名字听起来,好像是银行家们的专属假期,但实际上呢,全国人民都跟着沾光放假。这传统啊,据说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有个银行家突发奇想:“要不咱们放几天假?”大家一听,“哟,这主意不错!”于是,这假期就流传下来了。
这假期的特点啊,就是放假的理由“玄之又玄”。你问英国同事:“今儿咋放假啊?”他们很可能一脸无辜地耸耸肩:“因为银行不上班啊。”得,这理由,绝了!
Christmas & Boxing Day:圣诞节+“拆箱”狂欢节
圣诞节嘛,全球都知道,那是一场狂欢。但英国人对圣诞的痴迷程度,简直堪比中国人过年:办公室得办圣诞派对,家里得挂圣诞袜,街上到处是圣诞集市,人人都在比谁的毛衣更“雷人”。
而圣诞节的第二天,就是Boxing Day。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以为要上擂台打拳啊?其实啊,是“拆盒子”的意思。最早啊,是贵族在圣诞后给仆人发礼物,现在呢,变成了全民大促销。英国商场那天,比拳击场还热闹,大家争抢的不是拳头,而是打折的电视机、洗衣机啥的。
Easter:复活节的兔子和“巧克力蛋”大作战
复活节,表面上是宗教节日,纪念耶稣复活。但在英国年轻人心里啊,它可能就等于:吃巧克力!而且还是蛋形的巧克力!于是啊,你会看到超市里摆满了巨大的巧克力蛋,兔子形状的巧克力,甚至还有人打扮成兔子送蛋。
这逻辑链是这样的:耶稣复活 → 生命 → 兔子象征繁殖力 → 彩蛋象征新生 → 最后全变成了巧克力。你说这合理不合理?嘿嘿,英国人自己也没太想明白,反正吃就对了!
Guy Fawkes Night:放烟花纪念“失败者”
这一天啊,真是神奇。每年11月5日,英国人要点篝火、放烟花、烧稻草人,来纪念一个叫Guy Fawkes的人。这人呢,试图在1605年炸掉国会,但失败了。
别的国家纪念日都是“庆祝成功”,英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庆祝别人失败”。英国人还振振有词:“感谢你没炸成,否则我们就没得放烟花了。”得,这逻辑,也是没谁了!
May Day & Spring Bank Holiday:春天来了,咱们嗨起来!
五月一日,英国人也过May Day,但和中国的劳动节不太一样。英国这一天更像是个民俗节日,庆祝春天来了。大家可能会看传统舞蹈——绕五彩带的舞蹈(Maypole Dance),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至于Spring Bank Holiday,你问他们为啥要放?英国人可能会一脸认真地回答:“因为春天值得庆祝两次啊!”得,这理由,也是够任性的!
夏天的Bank Holiday:再给你个理由烧烤+“看天吃饭”
到了夏天,又来一个“Bank Holiday”。理由?没人记得了。但反正天好、阳光正好、烧烤架可以摆出来,这个假期就“合理”存在了。
不过啊,得提醒你一句:别指望英国夏天稳定晴朗。你刚把香肠放上烤架,云可能就聚过来了。英国天气预报啊,简直就是“玄学”,谁都信不过。所以啊,烧烤得趁早,说不定下一秒就下雨了!
小众节日:St. George’s Day、Remembrance Day等——纪念意义大于一切
这些节日啊,更多是纪念意义。比如圣乔治节(英格兰守护神)或者国殇日(纪念战争牺牲者)。气氛通常比较庄重,不适合开玩笑。只是留学生们遇到可能会纳闷:“今天咋大家都戴红色小花?”——那就是罂粟花,纪念第①次世界大战的牺牲者。
总结:英国假日的“精髓”
- 理由“玄乎”:很多假日你问为啥要放,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反正放就对了!
- 天气“捣乱”:假日安排和天气总是“不对付”,晴天寥寥无几,烧烤得看运气!
- 仪式感“爆棚”:不管是丑毛衣、巧克力蛋,还是烧稻草人,英国人都能玩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所以啊,如果你打算在英国生活或者旅游,一定要记住:别问为啥放假,放假就对了!享受假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