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6年秋季申请季(26Fall)开始,UCAS对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PS)进行了重大调整。原本的自由格式陈述被替换为结构化的问答形式,申请者需回答以下三个明确的问题:
1. 为什么想学习这门课程或学科?
申请者需清晰表达自己选择该课程或学科的兴趣来源、热情与动机。这一部分可以包括职业规划、特定兴趣领域或启发性经历等内容。
2. 你的资历和学习经历如何帮助你准备这门课程或学科?
申请者需展示自己的学术背景与能力如何支持所选课程,包括相关科目成绩、学术项目、研究经历等。
3. 除教育经历外,你还做了哪些准备?这些经验为何有用?
这一部分聚焦于课外活动、实习、志愿服务、科研项目等经历,展示申请者的多样性与个人成长。
尽管形式发生了变化,但PS的字数要求和内容期望保持不变:
- 字数要求:PS总字数仍为4000字符,内容需简洁有力,避免冗长或过于简略。
- 内容期望:招生官希望通过PS了解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兴趣、相关经历及职业规划。
在新版结构化PS中,招生官更加关注申请者的学术主动性、深度探索能力以及对学科的真实兴趣。以下几点可帮助申请者更好地展示自己:
1. 突出课外学术经历
由于大多数申请者的学术成绩都较为Youxiu,PS中无需赘述成绩单中已体现的信息。相反,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描述与学科相关的课外学术经历。这些经历是申请者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 自主阅读与学术书籍:挑选与申请学科相关的经典书籍或研究论文进行深入阅读,并在PS中说明这些阅读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学术认知。
- 独立研究与探索:参与独立研究项目或学术活动,展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深度探索能力。
- 科学竞赛与科研经历:学术竞赛获奖或科研项目的参与经历可直接作为PS内容素材。
2. EPQ(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等学术项目
EPQ是一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深度研究项目,包括撰写论文或创意实践作品及反思报告。整个过程涵盖选题、研究方法规划、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全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不仅能展示申请者的学术能力,还能体现其对学科的深刻理解。
- 学术加分:EPQ被UCAS认定为zui高学术加分项(28 UCAS学分,相当于半门A-Level)。
3. 用具体经历支撑兴趣描述
避免简单表述“我对XX学科兴趣浓厚”,而是详细描述探索过程。例如:
-
化学方向:
“在学习A-Level化学课程时,我对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我阅读了《XXX》等专业书籍,并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XXX的变化规律。通过严谨的数据记录与分析,我深入理解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研究项目:
“在参与XX组织的调研项目中,我通过实地采样与数据分析研究了XXX,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一项目不仅让我掌握了XXX的研究方法,更让我深刻认识到XX的重要性,明确了未来在XX领域继续深造的目标。”
4. 展示学术能力与职业目标的结合
完成某项研究或课题后,要在PS中说明其对个人学术兴趣深化的作用。例如:
-
职业规划:
“在参与XX科研项目后,我意识到XXX领域的研究对现实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这一经历让我坚定了未来从事XXX相关研究的决心。” -
学术能力:
“通过XXX项目,我培养了独立思考与批判性分析能力,这些能力将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大学阶段的学术挑战。”
总之,申请者需围绕课程兴趣、学术准备与课外经历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结合具体事例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探索精神与职业目标。在撰写过程中,应注重逻辑清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以最大程度展现个人优势与学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