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开学季:听不懂课别慌!这份「课堂救急+长期提升」-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赵晓勤>日志>留学开学季:听不懂课别慌!这份「课堂救急+长期提升」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赵晓勤

赵晓勤

英澳新主管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兰州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赵晓勤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留学开学季:听不懂课别慌!这份「课堂救急+长期提升」

    • 研究生
    • 留学指南
    2025-09-11

    一、课堂“救急三招”:先保证“不掉队”

    刚开学的1-2个月,核心目标不是“听懂每一句话”,而是“抓住核心信息、不遗漏关键任务”。这三招能帮你快速稳住课堂节奏,避免课后彻底陷入混乱。

    1. 提前“做功课”:带着“问题”去上课

    听不懂的核心原因,往往不是“听力差”,而是“知识储备没跟上”——老师提到的前置概念、专业缩写,或是当地学生默认了解的背景知识,都可能成为理解的“拦路虎”。提前1-2天花30分钟做好准备,能让课堂效率翻倍:

    • 查课程大纲与预习资料:登录学校的教学平台(如英国的Moodle、美国的Canvas),下载老师提前上传的课件(PPT)、阅读材料(Reading List)。重点看课件里的“标题、小标题、图表和加粗术语”,把不认识的专业词(如商科的“ROI”、工科的“tolerance”)提前查好中文释义,记在笔记本上,课堂上听到时就能快速反应。

    • 了解老师的“口音特点”:如果提前知道授课老师的国籍(比如印度、中东、欧洲小国),可以在YouTube、TED上找同国籍的英语演讲视频,花10分钟“磨耳朵”——不是要听懂每一句,而是熟悉他们的发音习惯(比如印度英语常把“t”发成“d”,欧洲部分国家的人可能不区分“v”和“w”),降低课堂上的“陌生感”。

    • 标记“重点关注问题”:预习时遇到的疑问(比如“这个模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上节课提到的实验步骤这里怎么不一样?”),写在便签上贴在笔记本首页,课堂上重点听老师是否讲解,若没提到,课后可以直接问老师或助教。

    2. 课堂“抓重点”:别当“无效记录员”

    很多同学听不懂时会慌,拼命想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下来,结果既没听清内容,笔记也乱糟糟。其实课堂记录的核心是“抓框架、记关键”,学会“取舍”才能高效:

    • 用“符号+缩写”快速记:提前约定自己的“笔记密码”,比如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代表“导致/影响”;专业术语用缩写(如“市场营销”记成“市营”,“数据分析”记成“数分”),不用纠结字迹工整,只要自己课后能看懂。重点记这三类信息: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比如“这部分是考试重点”“大家一定要掌握”)、课件上没有的补充案例(老师举的企业案例、实验细节)、作业和考试的要求(截止时间、提交格式、评分标准)。

    • 善用“录音”工具,但别依赖:大部分学校允许课堂录音(如果不确定,提前问老师),用手机或录音笔录下课程内容,课后遇到没听懂的部分,可以倒回去反复听。但要注意,录音是“补漏”不是“替代”——课堂上还是要集中注意力听,否则课后回放2小时录音,反而会浪费更多时间。

    • 主动“眼神交流”,跟着老师节奏走:听不懂时容易走神,不妨试着看着老师的眼睛,跟着他的手势和表情判断重点(比如老师抬手强调、放慢语速时,大概率是关键内容)。如果某一段彻底没跟上,别停下来纠结,在笔记本上画个“?”,继续听下一部分,避免因小失大。

    3. 课后“及时补”:24小时内完成“复盘”

    课堂结束后的24小时是“记忆黄金期”,趁印象还深,快速复盘能帮你把“碎片信息”拼成“完整框架”:

    • 先整理笔记,再对照课件补全:课后1小时内,把课堂上的“符号笔记”整理成清晰的文字,遇到没听懂的“?”部分,先对照课件猜大意,若还是不懂,标记出来。

    • 利用“资源”解决疑问:优先找助教或同学请教——助教通常会有“答疑时间(Office Hour)”,带着你的问题去问,他们会用更简单的方式讲解;也可以找同班的中国同学或本地同学,借他们的笔记对照,补充自己没听到的内容(注意:不是抄笔记,而是确认重点)。如果不好意思开口,还可以看学校的“课程回放”(部分学校会录制课堂视频),或在网上找相关的公开课(如Coursera、edX上的同专业课程),补充知识点。

    二、长期“提升计划”:3个月突破“听力瓶颈”

    课堂救急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听不懂”的问题,需要系统提升英语听力和专业英语能力,这个“3个月计划”亲测有效:

    1. 第1个月:聚焦“适应语速与口音”

    目标是让耳朵习惯国外课堂的“真实英语”——和雅思托福的标准听力不同,课堂上老师可能会语速快、有口音、甚至有口误,需要针对性练习:

    • 每天15分钟“精听”课堂录音:从课堂录音中截取5分钟的内容,第yi遍盲听,记下听懂的关键词;第二遍对照自己的笔记听,补充没听到的内容;第三遍逐句听,遇到听不懂的句子,暂停反复听,直到听清每个单词,最后跟着录音“跟读”,模仿老师的语速和发音。

    • 碎片时间“泛听”生活化内容:走路、吃饭时,听当地的广播(如英国的BBC Radio 4、美国的NPR)、播客(推荐《BBC Global News Podcast》《The Economist Podcast》),不用刻意听懂每一句,主要是让耳朵适应不同的口音和语速,培养“英语语感”。

    2. 第2个月:强化“专业英语”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听不懂英语”,而是“听不懂专业英语”——同样的单词,在专业场景下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比如“balance”在日常生活中是“平衡”,在会计里是“余额”),需要积累专业词汇和表达:

    • 建立“专业词汇本”:把课堂上遇到的陌生专业词、老师常用的表达(如“从理论上讲”“换句话说”)记下来,每天花10分钟背诵,不仅记中文释义,还要记词性和搭配(比如“apply a theory”而不是“use a theory”)。

    • 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每周读1-2篇和专业课相关的英文文章(如《经济学人》的商业板块、《科学美国人》的科技板块),或看专业领域的英文纪录片(比如学环境科学的看《Our Planet》),既能积累词汇,又能了解专业领域的“英文表达逻辑”。

    3. 第3个月:主动“融入课堂互动”

    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敢于开口交流,能反过来提升听力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老师更了解你的情况,适当调整语速:

    • 从“小互动”开始: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即使不确定答案,也可以试着回答一两句(比如“我认为可能和XX有关,但不太确定”);小组讨论时,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简单的“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XX”,不用害怕说错,国外的课堂更看重“参与度”而非“正确率”。

    • 预约老师的“Office Hour”:每月找1次老师答疑,除了问专业问题,还可以坦诚地说“老师,我有时候会跟不上您的语速,您能否在讲重点时稍微放慢一点?”——大部分老师会理解并配合,毕竟他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知识。

    三、心态调整:接受“不完美”,允许自己“慢慢来”

    最后想和大家说:刚开学听不懂课,真的不是你“不够优xiu”,而是每个留学生都要经历的“适应期”。国外的教育模式、语言环境、文化背景都和国内不同,从“熟悉”到“适应”需要时间,别因为一两次听不懂就自我否定,更别因此逃避课堂。

    不妨把“听不懂”当成一个“成长信号”——每解决一个听不懂的问题,你就多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多提升了一点听力能力。3个月后再回头看,你会发现,曾经让你头疼的“天书”,已经能轻松听懂大半;曾经不敢开口的你,已经能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留学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会在陌生环境中解决问题、突破自我。现在的“小困难”,终会变成未来的“小勋章”。放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你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在国外的课堂上闪闪发光!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赵晓勤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赵晓勤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