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近期香港大学向学生发布的公告显示,过去数月内有超过60名学生遭遇诈骗,总损失金额达6000万港元,人均损失约100万港元。值得关注的是,超过90%的受害者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一年级新生,案件主要集中在9月至10月开学期间。
二、诈骗案件特征分析
-
目标群体特征
-
主要为初到香港的内地学生
-
受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不足影响
-
面临信息屏障问题
-
诈骗手段
-
假冒公检法人员,声称涉嫌洗钱等犯罪
-
伪装使领馆工作人员,出示伪造逮捕令
-
虚假购物和求职诈骗
-
社交媒体钓鱼链接
-
AI换脸等新型技术诈骗
三、高校应对措施
-
强制性防骗教育
-
香港大学:要求学生完成警方防骗问卷,否则限制使用校园设施
-
岭南大学:将反诈学习纳入毕业要求,未完成者无法获得必修学分
-
创新防骗手段
-
香港理工大学:建立15个微信群组,及时发布诈骗警报
-
香港科技大学:与警方合作设立"港漂报案室"通讯群
-
消费者委员会:推出VR角色体验游戏,提升防骗意识
-
多方协作机制
-
香港中文大学:要求内地学生及家长参加防骗课程
-
校银合作:建立可疑交易拦截机制,2024年成功阻止12起汇款诈骗
-
家校联动:向新生家庭寄送《防骗手册》,明确跨境报案流程
四、实施成效
防骗措施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效果:
-
岭南大学诈骗损失金额同比下降超50%
-
接受系统教育的学生受骗概率降低72%
-
超过4000名学生完成警方学习套件
-
香港科技大学已成功阻止多起诈骗案件
五、留学生自我防护指南
-
基本原则
-
不轻信陌生链接和信息
-
不随意透露个人隐私
-
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
常见诈骗类型识别
-
跨境刷单诈骗
-
虚拟货币投资欺诈
-
假冒换汇和非法跨境汇款
-
"杀猪盘"诱导跨境转账
-
留学中介资金骗局
-
应急措施
-
保存警方反诈骗热线
-
利用学校提供的反诈资源
-
启用双重认证等技术防护
-
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
六、总结展望
随着新学年开始,香港各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反诈骗宣传,包括校园海报、在线课程和工作坊等。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将于6月推出精简版教材,采用情景模拟和多语言视频,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各校正致力于构建的防护网络,为内地学生提供更安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