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们每日承受着邮件的洪流,一封言简意赅、专业严谨、重点鲜明的邀请信,无疑是赢得青睐的关键起点。
秉持简洁明快的原则,以下为邮件撰写建议:
- 标题鲜明:请采用以下格式:“意向博士研究生Prospective PhD Student - [您的姓名] - 研究领域Research Interest in :[您感兴趣的具体研究方向]”
- 开场简洁有力:邮件伊始,即清晰阐述您的身份、来意,并具体指出您对教授某项研究成果的浓厚兴趣,如提及具体文章或项目。
- 突出匹配度:摒弃单一成就展示,着重阐述您的专业技能(如编程、实验技术、软件操作等)如何与教授的研究项目紧密结合,以及您能为实验室带来的独特贡献。
- 结尾专业得体:表达您期待与教授进一步交流的愿望,并附上您的个人简历(CV)。
警惕以下常见失误:
• 避免冗长叙述:邮件正文宜精炼,建议分为三至四简短段落。
• 摒弃陈词滥调:摒弃如“您的论文令我深受启发”此类泛泛之词,应展示您对教授研究内容的深刻见解。
• 简化附件:初次联络,附上一份个人简历即可,无需附带成绩单、论文等全部材料。
众多学子在网上热议美国科研经费削减、项目缩减的现象,不禁对今年博士招生前景产生忧虑。然而,从我们收集的在美博士生反馈来看,尤其是计算机、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主流工科专业,情况实则比预想的更为乐观。尽管宏观政策波动不定,但这些领域的多数实验室运作如常,未受到明显冲击。
这些专业的研究往往对计算资源和人力需求较大,相较于生物材料等领域,对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依赖较低,因此经费的稳定性相对较强。教授们依旧热衷于推进项目,积极招募新成员。
切勿让网络中的焦虑情绪放大视野。对于众多理工科主流专业的申请者来说,机遇依旧丰富。聚焦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与申请材料的精心准备,方为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