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美国 H-1B 签证改革的消息在留学圈与职场掀起波澜。白宫信息与监管事务办公室已批准一项提案,拟将现行的 H-1B 签证随机抽签模式转变为 “加权选择” 制度,这一调整旨在优先考虑高薪资、高技能的申请者。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尤其对于众多怀揣留美工作梦想的国际学生而言,新规或将重塑他们的职业与移民规划。
H-1B 签证作为美国发放给外籍特殊专业人员的临时工作签证,每年限额 8.5 万个,是科技等行业雇主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现行的抽签制度在过去多年里,以随机方式决定签证归属,而新提案则试图打破这一局面,按雇主提供的薪酬水平分档评选,使高薪职位在签证申请中获得更高的中签概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白宫已批准该提案,但新规则距离正式实施仍有一段路程。接下来,它必须在《联邦公报》发布,并进入公众意见征集阶段,综合各方反馈后才有可能最终落地执行。因此,目前断言新规则何时生效、如何实施还为时尚早。
美国政府推动这一改革的意图在于多方面。一方面,改革预计将促使企业为吸引海外人才而开出更高薪资,从而提升企业在全球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投身美国企业。另一方面,新规也被视为打击所谓 “滥用签证” 行为的手段,尤其是针对一些通过低薪雇佣外籍员工以获取签证配额的现象。政府期望通过 “薪资加权” 机制,引导企业真正重视人才价值,推动行业整体薪酬水平的提升。
但这一改革并非毫无争议。批评者指出,以薪资为导向的签证分配方式可能对经验不足或刚毕业的申请人极为不利。这些年轻求职者往往处于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薪资相对较低,在 “加权选拔” 模式下,他们获得 H-1B 签证的机会将大幅减少。这不仅可能阻碍年轻人才的职业发展,也可能对一些新兴领域和创新型企业造成影响,因为这些企业往往更依赖于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员工。
以湾区谷歌为例,拥有 1 - 3 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年薪约 17 万美元,达到 Software Developer II 级别即可获得更高的签证申请权重。在新的 “加权抽签” 机制下,如果按照权重概率算法,年薪 20 万的人抽中 H-1B 的几率可能是年薪 10 万者的两倍;若按抽签次数算法,处于四级工资水平的申请者可能获得 4 次抽签机会,而一级工资水平者仅有 1 次。这种薪资与签证申请资格挂钩的方式,无疑将使高薪技术岗位成为最大受益者。
从行业角度看,科技、金融等原本就高薪的行业将在新规下占据明显优势。以计算机科学、数据岗位为例,这些领域起薪普遍在 10 万美金以上,大厂更是能给到 16 - 18 万甚至更高的年薪。例如微软,其初级岗位工资也能达到劳工部最新数据近 2 - 3 级薪资对应的区间。不仅如此,技术岗位通常有着较快且稳定的晋升通道,两年左右晋升至 SDE2 或更高级别并不罕见,对应的工资等级也可从三级跳到四级,这使得技术人员更容易通过提升薪资来提高签证申请的成功率。
相比之下,一些低薪、低增长行业则面临较大压力。像公共政策、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起薪普遍偏低,留学生在与美国本国人竞争岗位时处于劣势,职业晋升道路也不够明朗。以教师、会计岗位为例,其平均薪资在 5.4 - 6.6 万美元之间,行业天花板较低。即便在现行政策下,这类岗位专业的 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专业实习)仅有一年,抽签机会只有一次,新规则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这些专业留学生的抽签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 “薪资加权” 首次被提出。早在 2020 年特朗普任期时,类似设想就曾出现,但由于程序、合法性等问题最终被搁置。如今,这一方案再度回归讨论并取得重要进展,立即在留学生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有人担忧自己因薪资劣势而彻底无缘美国身份,也有人借此契机,准备冲击高薪岗位,提升自身在签证申请中的竞争力。
对于众多关注 H-1B 签证新规的同学而言,下周四(8 月 28 日)早上 10:30 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时刻。前途美研总监旺旺老师将携手总部尊享导师徐锏老师,为大家带来 H-1B 新规的深度解读。无论你是即将毕业准备留美求职的学生,还是正在规划未来职业道路的留学生,这场直播都将为你提供关键信息与专业建议,帮助你在新规背景下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