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英国本科申请的号角刚刚吹响,UCAS带着全新改革方案强势登场,从申请时间线到文书模式都迎来颠覆性调整;另一边,曼彻斯特大学突然曝出 “砍专业” 计划,多个热门方向或将从招生列表消失。
你的选校清单是否需要重构?申请策略该如何紧急修正?这篇推送,正是为迷茫中的你而来。
一、UCAS五大"狠"改革
变化一:关键时间节点提前
相比UCAS上一个申请季,26Fall的申请通道开放时间与常规申请截止时间均有提前。
-
申请通道开放:2025年5月13日(原5月14日)
-
常规申请截止:2026年1月14日(原1月29日)
-
牛津、剑桥及医学类专业截止日:2025年10月15日(UK 18:00)和之前保持不变
变化二:新增2种“默认拒绝”状态
为了督促院校守时发offer以及学生尽早回复offer,UCAS在26Fall申请季中新增两类时间节点,对申请者和院校的回复时限,要求更加严格。
-
默认拒绝RBD-Reject by Default:学校未在规定时间(2026年5月13日)内发出录取决定, 系统将默认拒绝该申请者。
-
默认拒读DBD-Default Decline:申请者收到offer后,未在规定时间(2026年5月6日)内回复收到的offer,系统将视为默认拒绝该院校的入学邀请
变化三:个人陈述转为结构化回答
对于26Fall的申请者来说,UCAS对个人陈述PS进行了重大改革,将由自由撰写模式转变为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的结构化回答。
-
Why do you want to study this course or subject?
-
How have your qualifications and studies helped you to prepare forthis course or subject?
-
What else have you done to prepare outside of education, and whyare these experiences useful?
以往,UCAS的PS要求学生在单篇文章中涵盖所有相关信息,这种自由形式常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分配篇幅或突出重点。为了鼓励学生更清晰地将学术、课外经历与所选领域联系起来,展示学习、成长与反思。从2026fall申请季开始,学生只需要回答3个核心问题。每条问题的答案字符数要求不少于350个,总字符数依然为4000个。
UCAS官网提供了详细的写作指导:
变化四:不专门AI检测,但查重系统升级
UCAS明确表示不会专门检测文书是否为AI生成。然而,其查重系统将进行升级:覆盖范围更广,包括历史申请文书,当年所有提交内容及全网公开数据。
变化五:UCAS申请费小幅上调
申请费微涨:28.95 英镑/人(约272元人民币);比2025年上涨0.45英镑。
二、UCAS开放和递交时间点
-
2025年5月13日:UCAS本科申请通道正式开放,学生可开始注册填写。
-
2025年7月10日:音乐类院校(Conservatoires)申请开放。
-
2025年9月2日:本科申请可提交至UCAS,需要在提交申请前准备好推荐信。
-
2025年10月15日UK18:00:牛津、剑桥大学所有专业,以及医学、牙医、兽医等课程的申请截止。
-
2026年1月14日UK18:00:大部分本科课程的“平等考虑截止日期”(Equal Consideration Deadline),在此日期前提交的申请将被院校同等审核。
-
2026年2月26日:Extra补申开放,未收到或拒绝所有录取的学生可额外申请一个志愿。
-
2026年6月30日UK18:00:常规申请截止,此后提交的申请自动进入补录(Clearing)。
-
2026年7月5日:Clearing补录系统开放,学生可申请剩余名额。
-
2026年9月24UK18:00:2026年入学申请的最终截止日期。
三、曼彻斯特大学:大幅调整专业结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曼彻斯特大学在2026年度申请季中,一下子暂停招收64个专业,成为目前调整幅度最大的英国名校之一。不过申请者无需过度担忧,被取消的专业多为语言类交叉学科,可能因申请规模较小而作出整合。
同时,曼大新设立“文化、创意与媒体产业”专业,申请要求为AAB,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建议重点关注。
四、英国选校需综合考虑
选校时我们常常关注排名、申请要求、专业偏好、城市资源这些硬指标。但随着信息更新,这些看似清晰的维度背后,不同院校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很难根据某个单一的标准来选择院校。最好还是要多参考不同数据来综合考虑。
✅ 了解大学的梯度和排名
中国学生申请英国大学,一般分为四大梯度:牛剑、IC/LSE/UCL类G5、王爱曼华布等QS排名前50左右的大学、QS排名前100的大学。
✅ 确定专业方向,分析相关数据
申请英国大学本科,只能提交一份文书,并且需要学生提前确定好专业方向。再确定基本的专业方向之后,可以先查看不同院校的具体课程设置及入学成绩要求,判断其是否适合自己、在自己“可够到的范围”。
其次,可以参考院校的录取数据,比如录取率、意向专业的录取率、中国学生的录取率等。学校录取率可以反映一所学校整体的竞争趋势,专业录取率能反映具体某个专业的竞争激烈度,而中国学生录取率则可以判断哪些专业更“友好”。
综合来看,选校时兼顾大学梯度、专业细节与各类录取数据,才能让目标更贴合自身情况,但这些信息筛选与分析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