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ersonal Statement)是英本申请的一项关键材料。
此前同学们递交的PS主要陈述个人经历以及对申请项目的认知,但从26Fall开始,UCAS对PS进行了重大改革。
原本自由格式的单篇陈述被替换为更结构化的问答形式,学生需要回答以下三个明确的问题:
○ Why do you want to study this course or subject?
你为什么想学习这门课程/科目?
申请人需明确表达对所选课程或学科的兴趣来源、热情和动机。可以包括个人的职业规划、特定的兴趣领域或启发他们的经历。
○ How have your qualifications and studies helped you to prepare for this course or subject?
你的资历特质和学习经历如何帮助你准备这门课程/科目?
这部分重点展示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如何支持他们的选择,包括他们在相关科目中的成绩、学术项目、研究经历等。
○ What else have you done to prepare outside of education, and why are these experiences useful?
除教育经历之外,还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这些经验有用?
这一部分聚焦于课外活动、工作经历、项目等可展示多样性和个人成长的经历上。
尽管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过字数和内容期望这两大要素依然保持不变:
总体字数:PS总字数仍然为4000字符,需有效规划内容,避免文字冗长或过于简略。
内容期望:希望通过PS了解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兴趣、相关经历及职业规划。
“新版”结构化PS中,招生官更加关注申请人在学术上的主动性、深度探索能力以及对学科的真实兴趣,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点展示自己:
鉴于每位申请者在学术背景方面普遍较为出色,因此在PS中无需花费过多篇幅赘述成绩单上已呈现的信息。
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描述课外学术经历上,这部分内容是使申请者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像自主阅读学术书籍、开展独立研究项目、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等经历,都可以成为PS的核心内容。
挑选与申请学科紧密相关的经典书籍、研究论文进行阅读,并在PS中清晰阐述这些阅读材料对自身学术认知产生的影响。
参与学术竞赛或科研类项目,是展现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科研项目以 EPQ(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为主,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基于兴趣的深度研究项目,产出5000字论文或创意实践作品及反思报告;
整个过程从选题、规划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到得出结论,全程由学生自主把控,充分展示深度探索能力。该项目对标大学阶段学习模式,被UCAS认定为zui高学术加分项(28 UCAS学分,相当于半门 A-Level)。
学术竞赛参赛及获奖经历,更是可以直接作为PS写作的素材
避免简单表述 “我对XX学科兴趣浓厚”,而是要详细描述探索过程。
例如:“在学习Alevel/IB化学课程时,对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我阅读了《XXX》等专业书籍,并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XXX的变化规律,通过严谨的数据记录与分析,深入理解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完成了某项研究或课题,需在PS中充分展开说明其对自身学术兴趣深化的作用。
例如,“在参与XX组织的调研项目中,通过实地采样、数据分析,研究了XXX,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一项目不仅让我掌握了XXX的基本方法,更让我深刻认识到XX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我在XX领域继续深造的目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