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Orientation Week(迎新周)几乎是大学生活的“非官方开幕式”。
如果你是大一新生,你大概已经听说过它的热闹:迎新会、派对、免费零食、纪念品、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仿佛一切都在提醒你:大学生活要开始啦!
不过,在热闹背后,迎新周其实远不止这些。它既是大学生活的序章,也是你真正接触独立生活的时刻。紧张、迷茫甚至有点格格不入?这都是正常的。迎新周到底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迎新周不只是玩乐
迎新周的活动确实丰富多彩:主题派对、破冰游戏、社团展示,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
但别忘了,这一周更重要的意义是:帮你适应大学的日常。在这几天里,你可能会:领取学生卡,学会使用校园系统;理解课程表怎么看;认清教室、图书馆、学习空间的位置;找到学生服务、心理辅导和学业咨询的入口。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是你未来学习生活的基石。另外,别忽略一些“听起来不太酷”的讲座,比如理财、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它们可能没有派对热闹,却能帮你少踩很多坑。
交朋友需要时间
很多人以为迎新周一定会遇到“好室友”或“一辈子的朋友”。但真实情况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在这一周就找到最合拍的伙伴。别焦虑,真正的友情往往是在课堂、图书馆、社团活动里慢慢建立的。友情的建立需要时间,你并不落后。
迷路很正常
在迎新周,你可能:走错教室;找不到图书馆;临时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专业。这些其实再正常不过。用这一周的时间大胆探索:在校园里多走几圈,熟悉环境;有疑问就问,学长学姐和老师都很乐意帮忙找到未来会常用的地方:学生服务中心、学习区、咨询办公室。你会发现,只要多尝试几次,校园慢慢就会变成“熟悉的地盘”。
学长学姐的价值
那些带队的 Orientation Leader(迎新志愿者),看起来热情洋溢,其实他们曾经也跟你一样:紧张、迷茫、想家。他们能给你提供很多实用信息:哪些教授或课程值得推荐;校园周边哪里能吃到平价美食;如何度过学业压力大的时刻;大胆去问,他们就是来帮你的。
你可以说“不”
迎新周的活动排得很满,可能让你觉得必须“全勤”。但事实上,你完全可以选择:累了就休息;不感兴趣的活动就跳过;需要独处的时候,去图书馆或宿舍安静一下。学会设立界限不仅是对迎新周的态度,也是未来大学生活的重要能力。
一周不会定义四年
有些人会在迎新周玩得很嗨,有些人则觉得尴尬、累,甚至格格不入。两种感受都没问题。
迎新周并不能决定你的整个大学生活。如果你没有“爱上每一分钟”,也不代表你选错了学校。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去找到属于你的节奏,不必把一切都想明白。没人一开始就搞清楚一切。兴奋、紧张、怀疑、期待,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在迎新周,你不需要一个完美计划。按自己的节奏去尝试、去休息、去问问题、去认识别人。
不管你是踏上校园,还是带着新的心态回归,迎新周只是一个起点。课堂、友谊、习惯都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