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入境政策迎来新调整:管理措施优化与隔离周期缩短并行
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通过线上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出入境政策调整方向。发言人表示,随着国内防控形势逐步平稳,相关部门将持续优化出入境管理流程,在严守防疫底线的前提下,更好满足民众合理的跨境出行需求。
管理措施动态优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229.3万人次,较上一季度增长5.64%。其中普通护照签发量环比增加41.8%,达21.4万本;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量则因区域防控要求环比下降19.1%。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外籍人员停留居留证件办理量环比增长49.9%,反映出国际人员往来的逐步恢复。 当前政策明确,对涉及防疫、商务、科研、留学、医疗等13类必要出境事由,移民管理机构将依法提供高效审批服务。对于紧急特殊情况,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申请人及时获得所需证件。发言人特别提醒,近期部分国家放宽入境限制,但国际旅行仍存在较高感染风险,建议公众出行前充分评估健康安全因素。
隔离政策科学调整,"7+3"模式正式实施 依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措施迎来重大调整。原"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观察"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观察",核酸检测频次优化为集中隔离期间第1、2、3、5、7天进行口咽拭子检测,居家观察第3天加测一次。 此次修订还统一了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管理,连续7天无新增可降级;中风险区采取"错峰取物"措施,连续3天无新增可转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人员需在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同时,针对高风险职业群体,如口岸直接接触进口物品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加密至每日一次,并引入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
防控策略精准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新版防控方案强调"科学精准"而非"放松管控",通过分级分类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平衡防控与生产生活秩序。国家移民管理局表示,将持续强化口岸边境管控,同时积极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此次政策调整既延续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方针,又通过优化隔离周期、细化管控标准等措施,体现了防控策略的与时俱进。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相关政策还将动态调整,为跨境人员往来创造更便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