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至十一月:海外实习的准备与简历要点
十月至十一月通常是海外企业招收实习生的高峰期。继上次分享了在美国实习前需要做的准备,本次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学长学姐们的实际经验:如何准备一份符合美国标准的简历。
在美国求职时,简历的形式和国内有所不同。很多国内简历中常见的内容或排版方式,在美国反而可能不太适用,甚至影响专业形象。下面我们来一一说明,让大家避开常见“雷区”。
01 简历排版
-
长度控制在一页以内:方便面试官快速浏览你的背景信息。
-
排版简洁、顺序清晰:尽量避免左右分栏,让信息流更加自然易读。设计类岗位可以适当展示视觉排版能力,但一般岗位建议保持简洁。
02 简历内容
-
不要放照片或个人敏感信息
在美国,简历中不应出现照片、族裔、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人信息。美国企业强调能力与潜力,不希望求职者被个人形象或背景信息影响判断。 -
简历结构建议
通常可以分为四个核心部分:个人信息、教育背景、掌握技能、背景经历。
个人信息:姓名和联系方式(邮箱、电话、地址)是必须的,方便面试官联系。现居地址可让企业在安排面试或入职时间时有所参考。
教育背景:列明起止时间和毕业时间,尤其对于在校生,这样面试官可以更好地评估你的可入职时间。
掌握技能:可以放在简历上方或下方,作为你的专业能力“关键词”。例如计算机相关岗位,可以列出熟练掌握的编程语言,让面试官快速匹配岗位需求。
背景经历:包括工作经验、实习、项目、竞赛获奖或论文发表等。每段经历建议简明扼要,挑选与申请岗位最相关的2-4条要点。如果简历长度有限,可适当选择性展示。
此外,如果简历页面允许,可以加入意向岗位,但不建议加入兴趣爱好或与职位无关的信息,以保持专业形象。
03 背景经历书写技巧
-
使用STAR法则: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来叙述经历,更清晰展示你的贡献与成果。
-
量化成果:在描述结果时增加数字或指标,可以直观体现你的工作价值。
-
动词开头:每条经历建议以主动动词开头,如“provided”“demonstrated”“collaborated”,避免使用“assisted”“helped”等被动词汇,即使工作内容偏辅助,也可用更主动的表达方式呈现责任感。
04 小结与建议
以上就是学长学姐们整理的英文求职简历经验。参考这些方法,即便是初次制作简历,也能体现出专业性和职业性,不容易在筛选中被忽略。
另外,美国大多数高校都有Career Center(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简历修改或辅导服务。完成简历后,可以申请专业反馈,进一步优化你的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