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 2014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一所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成立的大学,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学术体系。以下从多个维度为你介绍这所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 2025 年,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 700 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师资队伍中汇聚了 6 名诺贝尔奖得主,超 40 名各国院士 ,以及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超 40 名会士。且 100% 的教师具备在国际高校执教或研究的工作经验 ,多数教授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是一支充满活力、站在学科前沿的队伍。
学科专业:历经十年发展,学科建设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及一个研究生院。共开设 29 个本科专业,如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以及 46 个研究生(硕士、博士)项目。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科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组建了团队。
教学模式:以英文作为主要教学语言,部分通识课程和中文课用中文(普通话)授课。采用国际先进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辨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前沿、交叉学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书院制度:实行书院制,现有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等多个书院。书院打破学院和专业界限,将不同学科、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促进师生交流和朋辈成长。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高桌晚宴、讲座、手工坊等,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文化品味等软技能,实现全人发展,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
科研创新: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已组建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究领域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材料等多个前沿方向,契合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国际交流:已与全球 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148 所大学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 250 个形式丰富的合作项目,包括本硕或本博连读、境外交换 / 交流、国际暑期项目等。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院校均有合作,在校学生中超过 60% 拥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
校园文化:举办 “大师讲堂”,邀请各领域著名学者分享科技前沿动态;开展 “中国文化大讲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设 “博雅讲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此外,还有 AP 课程班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以及高桌晚宴等特色活动。
校园环境:校园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 2001 号,分为上园、中园、下园。总占地面积约 10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67 万平方米 ,空间与建筑融合中西方韵味。校园设计贯彻 “山、林、院” 理念,打造舒适的休憩活动空间。目前音乐学院和神仙湖校区正在建设中。
就业深造:以 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为例,总体就业率达 95.24%。其中,72.30% 的学生选择攻读世界排名前 50 名的名校硕士 / 博士学位;17.12% 选择直接就业,平均年薪 16.69 万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凭借国际化的氛围、强大的师资、特色的书院制等,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广阔发展空间,是一所具有较高发展潜力与竞争力的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