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读书,是一场短暂却浓缩的人生旅程。有人是为了学历,有人是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但无论出发的理由是什么,“花多少钱”永远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市面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一年几十万轻轻松松,也有人说预算有限也能过得不错。听多了,你可能会更迷茫。
与其被数字吓住,不如慢慢把账摊开来看:从学费到生活费,再到那些意想不到的“隐形花销”,这一年到底需要多少钱,与你选择的城市、学校、生活方式,都息息相关。
学费:不同专业,不同尺度
英国的硕士课程大多是一年制,这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意味着费用集中。
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学费,通常在 15,000到22,000英镑之间;而商科、法律、传媒等专业,可能略高一些;工程、计算机、医学相关课程,学费有时会接近 25,000甚至30,000英镑。
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按照当下汇率,1英镑约合9.3元),这个数字会显得有些沉重。但它是一次性投入,大多数人也早有心理准备。
有些学校会提供奖学金,但能否申请到、金额多少,不一而足。如果你申请到了几千镑的奖学金,那确实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住宿:不同城市,不同过法
在英国,住宿是生活费里最大的一笔开支,而且它是月月都要付的。
伦敦和南部城市普遍较贵,学生宿舍一间ensuite(带独卫)的价格可能在 200~300英镑/周,合人民币7000~11000元/月;在北部城市,比如谢菲尔德、利物浦、纽卡斯尔,同样类型的宿舍可能只要 130~180英镑/周。
如果你选择和别人合租一套公寓,或者住在远一些的地区,房租会便宜很多,但通勤时间和生活便利度就得自己权衡。
宿舍或房东是否包水电暖,也会影响你的预算。冬天英国供暖靠天然气,如果房子保温差,那几个月的账单也能让你感受到“英伦寒意”。
日常花费:取决于你怎么生活
吃,是件非常个人化的事。
如果你经常自己做饭,每周去超市采购,一人份的生活大致是 30~50英镑/周,包括蔬菜、肉类、米面、零食饮料等等;但如果你喜欢外卖、餐厅,每月的餐饮开支很容易破百甚至更多。
公交和地铁,学生可以申请优惠卡(如railcard、oyster等),但伦敦的交通确实不便宜。其他城市,公交月票大概在 40~70英镑之间。
再加上手机卡(每月约1025英镑)、文具打印、订阅软件、偶尔看电影、喝咖啡、买衣服……零零总总,一年日常生活的开支大约在 英镑**,有时候也取决于你愿不愿意花、怎么花。
旅行与社交:不必要,但也别完全忽略
在英国,不出门走走其实有点可惜。周末去趟湖区、苏格兰、或者欧洲短途旅行,是很多留学生的习惯,也是与这个大陆建立情感的一种方式。
如果你愿意控制预算、提前订票,确实能省不少;但旅行的花销无法预测,从几十到几百英镑不等。一年下来这部分的开支,大概也要 1000~3000英镑。
此外,还有社交活动,比如聚餐、生日会、俱乐部活动、校内课程相关的额外费用等……这些花费不大,但加在一起也值得计入预算。
杂项与“隐形”支出:永远别低估生活的复杂
签证费用、IHS(国际健康附加费)、机票、行李超重费、行前置办物品、刚到英国那几天的生活成本……这些开学前的费用,一次性加起来可能是 3000~5000英镑。
还有一种费用,叫“适应成本”。刚来的时候,你可能买错插头,租了贵的房子,做饭频繁翻车,只能点外卖;买衣服、添家居、换手机卡……每一项都不是大钱,但加起来,会让你有“怎么这么快花了这么多”的错觉。
这一年,值不值,不只是花了多少
如果把英国留学一年按“中等水平”来估算,整体花费大概在 25,000~35,000英镑之间,折合人民币约 23~33万元。
你可能会想,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一年花了30万,拿到理想工作,生活也更加独立自洽;也有人省吃俭用,但因此错过了社交与探索。更有人中途感到不适应,想回头却发现难以下决。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了解自己、了解这笔“账”,才是对这段旅程真正的尊重。
愿你出发前心里有底,出发后不慌不忙。钱是花掉的,但时间和经历,是换不回的。
如果你还在为预算发愁,也许可以从“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出发去规划,而不是一味和别人的开支比较。钱花得清醒,是一种能力;花得舒心,是一种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