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政策重磅调整】2027年起,"本地生"资格新增居住要求!人才计划家庭必看攻略
2025年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修订:重新定义"本地生"资格,规定受养人子女须在港居住满两年,才能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这一政策将于2027/28学年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应对日益突出的"考试移民"现象。
▍一、哪些人群受影响?一张图看懂身份差异
根据新规,通过"高才通"、"优才计划"等人才引进项目来港的受养子女(持LS5签证),必须在课程开课前两年内实际居住于香港,否则将失去享受政府资助学费的资格。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数十万通过人才计划来港的家庭教育规划。
✅ 不受影响的群体:
-
香港永久性居民
-
单程证持有人
-
无条件逗留人士
-
"双非"港宝
这些身份的学生即使在内地读DSE考试,仍能作为本地生申请港八大资助学额,且属于15000个资助学额范围内!
⚠️ 受影响的群体:
-
通过高才通、优才计划等获得受养人签证(LS5)的子女
据统计,仅"高才通计划"就有超过10.8万宗获批申请,其中相当一部分家庭子女面临教育路径调整。
▍二、政策核心:本地生定义真的改变了吗?
香港教育局特别澄清:此次修订并未更改本地生与非本地生的定义!
关键解读:
-
如果受养子女首次获发签证时未满18岁,依然视为本地生;
-
但如果不符合居港规定,以自资形式入读教资会资助课程,则不会计入1.5万个本地生资助学额内;
-
大学可酌情以"超额收生"形式录取这些学生。
重要提醒:自修生未符合居港年限的,在申请和录取过程仍属于本地生,录取池子没有改变,只是学费变了——需要支付"非本地生"学费。
灵活转换机制:如果受养子女在入学首年因未达居住要求而以非本地生身份入学,其后累积足够居港年期后,可申请转换为获资助学费资格。
▍三、时间线规划:各届学生应对策略
📅 2026届学生(现行政策适用)
不受新政影响,仍按原有规则申请资助学额。
建议:若计划通过DSE升学,应在2025年5月前完成香港中学插班。
📅 2027届学生(过渡期新规)
必须在2026年10月-2027年9月期间满足任一条件:
-
香港中学全日制就读满1年,提供连续就读证明;
-
一年内离港天数累计≤90天。
操作步骤:
-
2026年9月前:必须入境香港办理身份证;
-
2026年10月-2027年9月:住满一整年(期间离港不超过90天);
-
2027年申请大学时:由学校开具《居住证明》。
📅 2028届及以后学生(严格新政)
强制要求提交两年连续在港居住证明。
规划建议:最迟初三时(15岁前)转入香港中学,确保居住时长达标。家庭需同步准备在港工作证明(如税单)、住址记录等辅助材料。
▍四、居港要求如何证明?两种官方认可方式
教育局明确以下证明方式:
-
两年全日制在港就读:截至课程开课前,累计两年本地全日制学籍;
-
年离港≤90天:付费申领出入境记录,证明每年离港未超90天(注:即使当天来回,也算离港一天)。
适用范围:新规不仅适用于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也适用于其副学位、高级文凭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
▍五、政策影响分析:未来港校升学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只有315名受养人以JUPAS考上港校,因此对DSE赛道影响甚微。
真正受影响的是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各种Non-JUPAS申请人——他们会以受养人+国际考试申请港校,其人数成千上万。
竞争格局变化:
-
Non-JUPAS的本地生竞争会减轻
-
JUPAS的竞争不会减少多少(目前DSE主要增量来源是双非港宝)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指出,新安排"有助堵塞政策漏洞,期望落实新安排有效杜绝'考试移民'乱象,善用公众资源"。
▍结语
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特区政府在吸引人才与保障教育公平之间的平衡考量。对于通过人才计划来港的家庭来说,提前规划子女在港居住时间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受影响家庭尽早咨询专业教育顾问,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