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的同学们,即将在校园度过最后一年大学时光,也正式进入了秋季校园招聘(秋招)季。在投递简历和参与企业面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应届毕业生”这一身份被反复强调。那么,什么是应届毕业生?这一身份有多重要?本文为你详细解析。
一、如何界定应届毕业生身份
1. 公务员考试界定
根据《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应届毕业生可分为两类:
-
当年应届毕业生:国家统一招生(统招)的高校学生,在校最后一年(大四或研三),尚未领取毕业证,处于实习、求职状态。
-
择业期应届毕业生:已经领取毕业证,但仍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2年,有些地区可延长至3年。
择业期应届生需满足条件:
-
拿到毕业证;
-
在择业期内没有与任何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
无社保缴纳记录;
-
户口、档案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人才市场。
2. 企业校招界定
在现实中,互联网及大部分企业秋招对“应届毕业生”的定义大多是:2025年上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毕业的同学。
-
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时间在2025年8/9月–2026年7/8月之间,例如小马智行、哔哩哔哩、京东方等。
-
少部分企业要求毕业时间为2026年1月–2026年12月,如浪潮集团、吉利、美的等。
-
也有特殊例子,如小红书允许2023年9月–2026年8月毕业的学生投递。
小结:26届同学大多数企业视作应届生的范围,是25年下半年到26年上半年毕业的学生。
二、应届生身份的重要性
1. 考公务员、事业编制
-
许多公务员岗位仅面向应届生开放;
-
选调生资格要求在校应届生;
-
没有应届生身份,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不限专业、学历、户籍),竞争压力极大。
2. 校园招聘优势
-
国企、世界500强企业、互联网大厂的校园招聘几乎只面向应届生;
-
相比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竞争小,更容易进入名企。
3. 人才落户与毕业生补贴
-
人才落户:多数城市对应届生落户政策宽松,可直接落户。
-
毕业生补贴:部分城市和企业提供补贴,可增加总薪酬收益。
提示:补贴分为企业发放与地方政策两类,注意区分。
三、三方协议与应届生身份
1. 什么是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订的协议,明确毕业生就业权利义务,也是毕业生报到、档案转递的依据。
2. 三方协议≠劳动合同
-
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学校、企业三方关系;
-
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企业的雇佣关系;
-
签三方协议不代表已正式入职。
3. 签三方协议对应届生身份的影响
-
未毕业或未缴纳社保:仍算应届生,可参加校园招聘、考公务员;
-
已签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应届生身份失效;
-
三方协议违约需承担违约金,但不影响应届生身份判定;
-
海归同学应届身份由企业判定,毕业时间限制通常比国内高校宽松半年至一年。
核心判断标准:是否缴纳社保。没有缴纳社保,就仍可视作应届生。
四、应届生身份注意事项
-
二次入学:工作后再读全日制学位,入学期间需暂停社保,否则影响应届生身份;
-
签三方协议前:注意条款中是否说明“考上公务员、研究生自动失效”,以及违约金条款;
-
签劳动合同后:几乎立即失去应届生身份;
-
上学前社保记录:一般不影响应届生身份;
-
上学期间社保记录:会影响公务员报名等相关岗位应届生资格。
五、总结
-
26届同学大多被定义为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上半年毕业的应届生;
-
应届生身份在考公、校招、人才落户、补贴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
三方协议本身不等于入职或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仍为应届生;
-
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后,应届生身份即终止。
小贴士:充分利用在校最后一年,通过秋招找到心仪岗位,同时注意保留应届生身份,才能享受各类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