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H-1B签证引入“加权选拔”的新方案已获得白宫初步批准,未来可能根据工资水平等指标提升中签概率。不过,这项提案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并未立即生效。接下来,方案需在《联邦公报》发布,进入公众意见征集阶段,方有可能正式实施。
政府方面表示,这一改革意在鼓励企业提供更高薪酬,增加招到合适候选人的机会,对高薪岗位尤为有利,同时减少ICC(俗称“印度皮包公司”)滥用签证的情况。然而,也有人担心,刚毕业、经验有限的申请者将更难中签。
以湾区谷歌为例,1-3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年薪约17万美元,达到Software Developer II级别即可获得多次抽签机会(数据来源Glassdoor)。实际上,“薪资加权”并非全新概念,早在2020年就有人提出类似设想,但因程序与合法性问题未能实施。如今重新讨论,自然在留学生和海外求职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担心自己难以获得身份,也有人准备面向高薪岗位提升竞争力。
高薪岗位优势明显,低薪行业压力增加
2026财年,美国移民局共收到超过34万份H-1B注册申请,中签率约为35%,为近四年来。得益于“一人一抽”制度和清理虚假注册,抽签机制相对公平透明。如果新规则落地,随机抽签可能会被“薪资加权”,即高薪岗位中签概率提高。
目前尚未明确是否按行业或地区划分工资等级,但可以预期,只要薪资高,中签机会就更多。STEM OPT学生的抽签机会或不再固定,找工作和中签可能更依赖个人能力。公共政策、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专业起薪偏低,留学生与本地竞争者相比,中签几率可能下降。
例如教师、会计等岗位平均薪资约在5.4万-6.6万美元,行业收入空间有限,若新政实施,抽签机会可能会更少。相比之下,计算机、数据等技术岗位起薪高、需求大,新制度将进一步放大这种优势。
技术岗位受益最大
改革后,高薪技术岗位将成为主要受益者。“加权抽签”可能按工资比例或抽签次数提高高薪岗位中签概率,例如年薪20万美元的申请者中签几率可能是年薪10万美元的两倍;或高等级工资抽签次数更多。
即便刚毕业的CS学生,只要年薪达到10万以上,大厂起薪通常可达16-18万甚至20万以上,能力匹配得当,可在2年左右晋升SDE2或更高岗位。高薪→高签证机会的路径因此更清晰。
此外,这一政策也有助于遏制依靠低薪ICC通过抽签的申请者,保障正规求职者的机会。总体而言,H-1B新规则落地后,选择高薪技术岗位将成为申请身份的主要策略。
建议与预告
目前新政策尚未正式生效,无需过度焦虑。对于希望在美工作的申请者而言,核心原则仍是:瞄准高薪岗位,增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