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宣布 Test-Optional(可选择提交标化成绩),这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困惑:
“既然可以不交SAT/ACT成绩,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考了?”
其实,是否需要准备和提交标化成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或“不要”,而是要结合申请目标、学生情况和整体背景来综合判断。
一、SAT/ACT的作用
-
学术能力的量化指标
SAT/ACT可以让学校快速比较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体系学生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在成绩单难以直接对比的情况下。 -
弥补GPA不足
如果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但能在SAT/ACT中取得高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板。 -
奖学金申请
很多美国大学在发放奖学金时,会把SAT/ACT作为重要参考。高分有时能带来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的奖学金。
二、Test-Optional的现实情况
很多家长听说“美国大学不要求SAT/ACT了”,就认为完全不需要考。其实,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
名校依然看重
尽管标榜“Test-Optional”,但名校(如哈佛、耶鲁、斯坦福)依然会优先考虑提交高分的申请者。换句话说,成绩不是必须,但有了更占优势。 -
录取数据揭示差异
很多大学在公布录取数据时显示,提交SAT/ACT成绩的学生,录取率普遍高于没有提交的学生。 -
部分专业更倾向标化
理工科、商科等专业,往往更看重量化成绩。如果没有SAT/ACT,学生必须用AP、IB、A-Level等课程来证明实力。
三、哪些学生适合考SAT/ACT?
1. 冲击的学生
如果目标是藤校、Top 30美国大学,SAT/ACT高分几乎是必备。虽然“可选”,但现实是:不交分数就失去竞争力。
2. 成绩不突出的学生
如果GPA一般,可以通过SAT/ACT高分来平衡。
3. 奖学金申请者
有意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应尽量提交标化成绩。
四、哪些学生可以不考SAT/ACT?
1. 目标是Test-Free的学校
少部分学校完全不接受标化成绩(如加州理工 Caltech、加州大学体系部分校区),此类学生无需准备。
2. 有强有力替代材料的学生
如果学生在AP、IB、A-Level、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完全可以用这些来证明学术能力。
3. 申请非美国地区大学的学生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区的大学,不要求SAT/ACT。
五、如何决定是否要考?
作为顾问,我会让学生和家长思考三个问题:
-
目标院校是否偏好SAT/ACT?
查阅官网录取数据,看提交成绩的录取率是否更高。 -
学生是否有冲高分的潜力?
如果模考成绩接近1450+(SAT),值得投入时间。如果成绩长期停留在1200,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
是否具备其他强有力的学术证明?
若学生在数学奥赛、科研项目中有亮眼表现,可以部分替代SAT/ACT。
六、备考建议
-
提前规划
SAT/ACT备考周期通常需要6-12个月,越早准备越好。 -
重视语言基础
中国学生常见弱点在阅读和写作,备考时要在词汇量和阅读速度上下功夫。 -
科学选择考试场次
多留几次考试机会,不要只依赖“一考定胜负”。
七、案例分享
我曾辅导过一位目标申请美国Top 20的学生。
他的GPA和活动背景不错,但缺乏学术竞争力。我们建议他投入精力准备SAT,最终考到1540分。
这一成绩成为申请的亮点,帮助他在申请中成功拿到纽约大学和密歇根安娜堡的录取。
后来他坦言:“如果没有SAT高分,我可能只是Top 50的录取。”
八、顾问建议
-
不要盲目信Test-Optional,要结合学校录取数据和学生情况具体分析。
-
若目标是Top 30,建议尽力准备SAT/ACT。
-
如果不考SAT/ACT,必须确保有其他足够有力的学术证明。
结语
SAT/ACT不再是“硬性要求”,但依然是重要的加分项。
是否要考,不该凭直觉决定,而要基于目标学校的政策、录取数据和学生自身情况。
记住:
在留学申请中,最怕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盲目选择,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