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过 48 公顷雨林的枝叶,在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的步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穿校服的学生抱着书从身边走过,英语、马来语、华语的交谈声混着远处球场的笑声 —— 这里的故事,从 “多元” 开始,却不止于 “多元”。
当学习成为一场探索,而非任务
在这所横跨英、中、马三国校区的大学里,课堂从来不是only的学习场。预科生可以根据未来方向选择生物、化学或商科模块,在 150 个学分的组合里,悄悄埋下本科专业的种子;本科生能在实验室里调试仪器,也能在 “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课堂上,和来自印度、印尼的同学争论环保政策;研究生则能带着课题走进雨林,把课堂理论变成对当地生态的实地观察。
更让人安心的是,这里的支持总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每年超过 1000 万令吉的奖学金,像一把把钥匙:学术成绩突出的学生能拿到 15%-25% 的学费减免;院系里成绩靠前的同学有机会获得 25% 的减免;而面临经济压力的高潜力学生,还能申请覆盖学费、生活津贴和领导力项目的全额支持。学习的门槛,在这里被悄悄降低,而探索的可能被悄悄抬高。
宿舍窗外是雨林,转身是生活的烟火
住在校园里的日子,总藏着意想不到的便利。11 栋宿舍楼里,既有带私人浴室和空调的单人间,也有五人公寓里共享厨房的热闹。清晨被自助洗衣房的滚筒声叫醒,傍晚在户外健身房拉伸时,能看见夕阳落在 25 米泳池的水面上 —— 更贴心的是,24 小时的保安巡逻和驻舍学长的存在,让远在异乡的学生也能找到 “家” 的安全感。
走出宿舍,80 多个学生社团在召唤:喜欢运动的可以约一场室内足球,偏爱艺术的能加入舞蹈工作室,对跨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不妨试试在国际文化周里摆个中国茶摊。在这里,兴趣不需要 “擅长”,只需要 “想试”。
从吉隆坡出发,触摸更广阔的世界
校园距离吉隆坡仅 45 分钟车程,周末约上朋友搭免费接驳巴士去双子塔看夜景,或是在茨厂街的夜市里尝一口地道的沙爹,都是寻常事。而更大的惊喜,藏在 “走出去” 的机会里:你可以申请去英国诺丁汉的校园读一学期,在古堡式的图书馆里写论文;也能交换到宁波校区,感受长三角的学术氛围;甚至能通过国际计划,去丹麦学设计,去韩国研究传媒。
语言在这里从不是障碍。马来西亚本就是个 “语言博物馆”,当地人大多能说三四种语言,课堂上的英语交流、社团里的混合语玩笑、节日里的多语祝福,慢慢让 “沟通” 变成一种本能,而非压力。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探索的开始
不少毕业生说,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学位。有人在职业招聘会里拿到了安永、英特尔的实习机会,有人在导师的推荐下进入马来亚银行做项目,还有人带着跨文化团队协作的经验,回国加入了跨境企业。学校的职业中心会陪着你修改简历,帮你链接行业资源,哪怕毕业多年,这份支持也依然在线。
暮色渐浓时,校园的灯光亮了起来。图书馆里还有人在查资料,宿舍楼下的烧烤派对刚摆开桌椅,远处的接驳巴士正准备出发去吉隆坡。在这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节奏生长 —— 就像校园里的那些树,扎根于这片土地,却向着不同的天空伸展。
如果你也期待这样的校园:既有严谨的学术,又有松弛的生活;既能触摸本土的温度,又能看见世界的广度 —— 或许,这里的故事里,也该有你的一笔。
更多信息,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