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A-level 夏季大考成绩已正式公布,英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 814,335 份 A-level 成绩中,28.2% 的考生获得 A 或 A*,9.4% 斩获 A*,均略高于 2024 年。这也是英国评分标准连续第二年回归YI情前水平,但YOU秀成绩比例仍高于 2019 年的 25.4%,反映出全球学子对 A-level 课程的适应与投入持续加深。
一、A * 率榜单爆冷:小众语言逆袭,数学地位稳固
今年各科 A率排名打破了 “数学霸榜” 的固有印象。“其他现代语言” 以 41% 的惊人 A率登顶,尽管考生仅 6325 人,但其GAO含金量与小众属性形成鲜明对比 —— 这类科目多包含波斯语、希伯来语等非通用语言,报考者多为语言天赋突出或有相关文化背景的学生,竞争压力较小且学习专注度更高。
进阶数学以 28.6% 的 A率位居第二,延续了理科优势;数学虽以 16.6% 位列第三,但仍是报考人数最多的科目(104,580 人),庞大的考生基数下能保持这一比例,足见其学科难度与区分度的平衡。值得关注的是,艺术设计与德语并列第五(15.9%),其中艺术设计考生达 40,295 人,高 A率背后是创意学科评分标准的灵活性与考生个性化表达的优势。
反观热门学科,经济学 A率仅 7.5%,心理学 5.8%,商务学 4.1%,反映出这些学科因报考门槛适中、就业导向明确,吸引大量考生导致竞争白热化。英语语言更是以 2.5% 的 A率垫底,其对语言逻辑与文化深度的高要求,让高分变得尤为艰难。
二、考试局差异显著:爱德思与牛津 AQA 各有侧重
不同考试局的评分偏好差异为考生提供了 “择校” 参考。爱德思考试局中,进阶数学 A * 率高达 32.6%,数学 26.0%,显示其对理科的包容性;而信息技术(2.1%)、英语语言(2.6%)则持续低迷,与学科设置中对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密切相关。
牛津 AQA 的特点更为鲜明:国际拓展项目以 63.2% 的 A率断层领先,数学 53.4% 紧随其后,但英语语言与地理学 A率为 0%,暴露出该考试局对语言类学科的严苛标准。这种差异提醒考生,选择考试局时需结合自身优势 —— 理科强则选爱德思,擅长研究性学习则可考虑牛津 AQA。
三、逆袭案例:从 “U/E” 到 “A*A”,规划与支持是关键
放榜季的暖心故事来自一名英高回国学生 C 同学。此前她在英国的成绩为经济 U、摄影 E,被导师断言 “不适合 A-level”,但回国后通过针对性辅导实现逆袭:经济成绩较预期提升 22 分,摄影斩获 A*。这一案例印证了 A-level 的 “可塑性”—— 学科选择的适配性、教学资源的针对性,远比 “出身” 更重要。
正如 C 同学提到的,文蓝老师通过跨城协助拍摄、模考排课调整等个性化支持,帮助她突破瓶颈。这也提示考生,当常规学习路径受阻时,及时调整环境、借助专业资源,可能打开新的突破口。
四、备考启示:数据驱动选科,资源助力冲CI
从今年数据看,选科需兼顾 “兴趣” 与 “性价比”:若目标是高 A*,可考虑德语、古典学科等小众科目;若志在TOP大学商科,数学、进阶数学仍是 “硬通货”,需提前攻克力学、微积分等难点。
针对 10 月补考与 A2 学习,建议聚焦三点:一是利用真题复盘,爱德思与牛津 AQA 的易错题库(如文蓝整理的数学、化学错题集)可精准定位薄弱环节;二是关注学科讲座,8 月 18 日 - 27 日的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复盘会将解析考情与冲CI策略;三是重视个性化规划,尤其对转轨学生,需结合考试局特点调整学习节奏。
2025 年的 A-level 放榜再次证明:没有 “绝DUI难” 的科目,只有 “不匹配” 的选择。无论是小众语言的逆袭,还是后进生的翻盘,背后都是对学科规律的把握与持续努力。对于 26fall 考生,理性分析数据、提前布局资源,才能在这场 “持久战” 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