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硕士 VS 授课型硕士:一篇读懂留学选校的核心差异-新东方前途出国

留学顾问任萌

任萌

欧亚部亚洲英语系顾问

太原
  • 擅长方案:案例丰富,博士申请,语言指导
  • 擅长专业: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
  • 录取成果: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
从业年限
10-15
帮助人数
386
平均响应
15分钟

顾问服务

1对1定制 · 专业服务 · 官网保障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任萌>日志>研究型硕士 VS 授课型硕士:一篇读懂留学选校的核心差异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任萌

    任萌

    欧亚部亚洲英语系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太原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任萌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研究型硕士 VS 授课型硕士:一篇读懂留学选校的核心差异

      • 研究生
      • 留学指南
      2025-08-14

      任萌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学,本科,研究生太原

      从业年限
      10-15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向我咨询留学申请方案 咨询我
      研究型硕士 VS 授课型硕士:一篇读懂留学选校的核心差异
      留学申请中,硕士项目的 “研究型” 与 “授课型” 之分,往往是学生和家长最易混淆的关键节点。两者不仅培养模式天差地别,更直接决定了未来 3-5 年的学术或职业路径。本文结合最新院校政策与真实案例,拆解两类项目的核心差异与选择逻辑。
      一、本质定位:从 “培养目标” 看核心差异
      维度
       
       
       
       
      研究型硕士(MPhil/PhD Pathway)
       
       
       
       
      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
       
       
       
       
      核心目标
       
       
       
       
      为学术研究储备人才,是博士阶段的 “预备役”
       
       
       
       
      强化职业技能,快速衔接就业市场
       
       
       
       
      培养逻辑
       
       
       
       
      以 “独立研究能力” 为核心,强调学术方法论与原创性成果
       
       
       
       
      以 “知识应用” 为导向,侧重行业实践与技能认证
       
       
       
       
      典型学制
       
       
       
       
      1.5-2 年(英联邦)/2-3 年(北美),可直接衔接博士(通常减免 1-2 年)
       
       
       
       
      1 年(英联邦主流)/1.5-2 年(部分国家),极少直接衔接博士
       
       
       
       
       
       
       
       
       
      案例对比
      • 马来亚大学历史研究硕士(研究型):要求完成 3 万字 thesis,需通过开题答辩与终期评审,毕业生 70% 进入东南亚研究领域读博;
      • 同校中国研究硕士(授课型):完成 8 门课程 + 1 篇 5000 字报告即可毕业,65% 毕业生进入跨境贸易或教育行业。
      二、课程设置:从 “学习模式” 看实操差异
      1. 研究型硕士:“以项目为轴” 的学术训练
      • 课程占比:仅 30%-40% 为课堂教学,核心是 “研究方法课”(如定量研究、田野调查设计);
      • 核心产出:需独立设计研究课题(如 “19 世纪山西票号与东南亚华商网络的互动机制”),全程由导师指导完成原创性论文;
      • 学习场景:实验室、档案馆、学术会议是主要阵地,每周需与导师进行 1-2 次组会汇报进展。
      2. 授课型硕士:“以模块为单元” 的技能训练
      • 课程占比:80% 以上为模块化授课,包含讲座(Lecture)、研讨会(Seminar)、实践课(Workshop);
      • 核心产出:以考试、小组作业、行业报告为主(如 “东南亚中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案例分析”);
      • 学习场景:课堂互动、企业参访、实习是核心环节,部分项目要求提交职业资格证书(如 TESOL、PMP)。
      数据参考:香港大学授课型硕士平均每周课时 15-20 小时,研究型硕士仅 8-10 小时,但课外研究时间需 20 + 小时。
      三、申请门槛:从 “录取偏好” 看准备重点
      1. 研究型硕士:学术潜力是核心竞争力
      • 硬性要求
      • 均分:通常要求 85+/100(双非学生需更高),对应英国一等学位或美国 3.5/4.0;
      • 语言:雅思 6.5+(单项 6.0+),部分理工科要求 GRE/GMAT(如新加坡国立大学要求 GRE 320+);
      • 核心材料
      • 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需明确研究问题、方法与创新点(3000至5000 字);
      • 学术推荐信:2-3 封教授推荐信,需量化科研能力(如 “该生在《亚洲研究》期刊发表 2 篇论文”);
      • 科研经历:本科毕设、实验室项目、学术竞赛获奖是关键(如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研究”)。
      2. 授课型硕士:综合素质与职业适配是关键
      • 硬性要求
      • 均分:通常 75-80+/100(双非学生 80 + 更稳妥),对应英国二等一学位;
      • 语言:雅思 6.0-6.5(单项 5.5+),商科可能要求 GMAT 600+;
      • 核心材料
      • 个人陈述(PS):聚焦职业规划与课程匹配度(如 “选修《国际经济法》课程助力跨境法律实务”);
      • 实习证明:1-2 份相关行业实习(如申请传媒硕士需有新媒体运营经历);
      • 跨专业优势:可通过辅修、证书(如 CFA、Python 认证)弥补背景短板。
      录取案例
      • 双非本科历史专业(均分 83)申请马来亚大学研究型硕士:因提交《明清晋商与东南亚贸易》研究计划,匹配导师研究方向,24 小时速录;
      • 同背景申请授课型硕士:凭借 2 份博物馆策展实习,突出 “文化遗产数字化” 职业目标,同样快速录取。
      四、适合人群:从 “未来规划” 看选择逻辑
      1. 优先选择研究型硕士的三类人
      • 学术追求者:明确计划读博(尤其是理工科、人文社科),需通过研究型项目积累论文成果;
      • 奖学金刚需者:研究型项目通常覆盖全额学费 + 生活补贴(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每月 2000至3000 新币);
      • 长线研究者:希望进入高校、研究所或政策智库(如东盟研究院、国家汉办)。
      2. 优先选择授课型硕士的三类人
      • 就业导向者:目标是金融、IT、教育等行业,需快速获取学历提升竞争力(如一年制硕士节省时间成本);
      • 跨专业转型者:希望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职业切换(如英语专业转读国际教育硕士);
      • 预算敏感者:授课型学费通常比研究型低 30%-50%(如英国授课型硕士年均学费 15-25 万人民币,研究型 25-40 万)。
      五、决策指南:3 步锁定适合自己的项目
      1. 职业锚点测试
      • 若回答 “是”:未来 5 年是否想发表学术论文?是否愿意花 3-5 年读博?→ 研究型;
      • 若回答 “是”:是否希望毕业后 1 年内就业?是否需要具体行业技能(如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授课型。
      1. 资源匹配度评估
      • 本科有科研经历 / 毕设分数高(85+/100)→ 可研究型;
      • 实习经历丰富 / 职业目标清晰 → 优先授课型。
      1. 灵活备选方案
      • 授课型转研究型:部分院校允许学生(均分 85+)在一学期申请转轨(如香港中文大学);
      • 研究型就业缓冲:毕业前 6 个月可启动求职,学术背景对咨询、政策分析类岗位有加成。
      总结:没有 “更好”,只有 “更合适”
      研究型硕士是 “学术深耕的跳板”,授课型硕士是 “职业进阶的加速器”。选择时需跳出 “排名迷信”,聚焦自身需求:双非学生可凭借研究计划的独特性(如结合本土案例)逆袭研究型项目;而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授课型的灵活与高效反而更具优势。
      正如马来亚大学招生官所言:“我们不拒绝任何背景的学生,只拒绝没有清晰规划的申请。” 无论是学术还是职业,清晰的目标才是选对项目的核心前提。
      更多详情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顾问

      任萌

      从业年限
      10-15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任萌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任萌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