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伦敦的游客挤在碎片大厦观景台拍照时,英格兰西南部的巴斯正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大学该有的样子”——罗马浴场的蒸汽里飘着咖啡香,皇家新月楼的草坪上躺着晒太阳的学生,而管理学院的会议室里,一群人正为“如何用AI优化超市货架摆放”吵得面红耳赤。
这所成立于1966年的年轻学府,没有牛津剑桥的“千年包袱”,也不像G5那样被排名绑架,却以“学术实用、生活精致”的独特气质,成了英国本地学生心中的“宝藏大学”。今天,咱们就扒开它的“老底”,看看这所QS排名全球第150位(英国第22位)的大学,到底凭什么让留学生直呼“来对了”!
一、历史与现在:从“温泉小镇”到学术新贵的“逆袭剧本”
1966年-2024年:用50年完成“从0到1”的学术跃迁
巴斯大学的起点,是英国二战后“教育扩张”的产物——1966年,为满足西南地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巴斯大学在古城巴斯郊外拔地而起。它没有百年老校的厚重积淀,却带着“白手起家”的冲劲:
- 1970年代,率先开设现代建筑专业,学生需亲手设计并建造实体房屋(至今保留在校园内);
- 1996年,管理学院获AMBA认证(全球商学院三大认证之一),成为英国最早一批“国际化商学院”;
- 2011年,成为英国第①所提供“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本科课程的大学(比很多老牌院校早5-10年);
- 2023年,工程与设计学院与劳斯莱斯合作建立“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学生可操作价值千万英镑的设备。
学生吐槽:
“别人家大学校史馆里摆着名人手稿,我们校史馆里摆着1970年代学生建的‘砖头房’——但这房子,可比任何奖杯都实在,毕竟它真的能住人!”
地理位置:在“英国最美城市”,过“慢节奏”的学术生活
巴斯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坐火车到伦敦需1.5小时,但这里的生活成本比伦敦低35%(学生公寓周租约120-180英镑)。它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却藏着让人上头的“精致感”:
- 罗马浴场:2000年前的古罗马人就在这里泡温泉,如今学生可买学生票参观(还能摸到千年前的石柱);
- 皇家新月楼:30栋统一白色新古典主义建筑排成新月形,草坪上常有学生野餐、读书;
- 安全指数:英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深夜独行也少有顾虑。
本地人建议:
“别只在校园里泡着!去普尔特尼桥下看卖花老人,去简·奥斯汀中心参加读书会,这才是巴斯的‘正确打开方式’。”
二、学科特色:没有“花架子”,只有“硬核实力”
管理学院:把“商业实战”刻进DNA的“务实派”
巴斯管理学院的“务实”,藏在两个细节里:
- 案例教学:用亚马逊的供应链危机、星巴克的数字化转型等真实案例,让学生分组做方案(教授会当场“挑刺”);
- 行业合作:与普华永道、德勤合作开设“审计模拟课”,学生需用真实财务数据完成审计报告;
- 就业率:毕业生90%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起薪约2.6万英镑/年(英国平均水平2.5万)。
毕业生说:
“我在巴斯学商科3年,最骄傲的不是拿了多少A,而是大二时就能跟着教授去本地企业做咨询——从‘怎么优化库存’到‘如何提升员工满意度’,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太爽了。”
工程与设计:从“砖头房”到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狂想”
巴斯大学的工程学科,带着“白手起家”的“硬核基因”:
- 土木工程:课程获英国工程委员会(Engineering Council)认证,学生需完成桥梁设计、洪水模拟等实战项目(曾为本地社区设计防洪墙);
- 机械工程:与捷豹路虎合作建立“汽车实验室”,学生可拆解/组装真实发动机,研究如何降低油耗;
- 新兴领域:2023年开设“可持续能源工程”硕士,聚焦氢能、核聚变等前沿技术,学生需参与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
教授爆料:
“我们不教‘理论上的完美工程’,而是教学生如何用5万英镑预算,在3年内把一个废弃工厂改造成太阳能发电站——这才是真实职场。”
翻译与口译:与纽卡斯尔齐名的“小众宝藏”
巴斯大学的翻译学院,是英国少数提供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本地化工程全方向课程的院校:
- 课程特色:学生需掌握2-3门外语(中文+英文+法语/西班牙语),并学习会议口译、法律翻译、游戏本地化等细分领域;
- 设备支持:拥有欧盟同款同传箱,学生可模拟联合国会议场景(教授会突然打断要求“重新翻译”);
- 就业方向:毕业生常进入欧盟、联合国、BBC等机构,或成为自由译员(日薪可达400-800英镑)。
学姐提醒:
“翻译学院录取率约20%,申请时需提交3分钟口译视频——别紧张,教授更看重你的语言潜力,而不是完美无缺。”
建筑与景观:从“画图纸”到“造房子”的“行动派”
巴斯大学的建筑专业,以“动手能力强”著称:
- 本科课程:学生需在大一设计并建造小型木屋(材料自选,预算500英镑),大二参与社区改造项目(如为养老院设计花园);
- 硕士课程:聚焦可持续建筑,学生需研究如何用竹子、回收塑料等材料建造房屋(曾获国际建筑奖提名);
- 行业认可:毕业生常被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等名企提前锁定。
学生调侃:
“在巴斯学建筑,意味着你要一边学《建筑史》,一边在工地搬砖——教授说,这叫‘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校园生活:在“学术压力”与“快乐源泉”之间找平衡
住宿:从“现代公寓”到“古城别墅”的“反差萌”
巴斯大学的宿舍选择多到让人“选择困难”:
- 校内宿舍:
- Woodland Court:新建公寓,带独立厨房和健身房,步行5分钟到主校区;
-Polden Court:传统英式联排别墅,适合喜欢安静的学生(房间带壁炉);
- Woodland Court:新建公寓,带独立厨房和健身房,步行5分钟到主校区;
- 校外公寓:
- The Curfew Tower:河景房,步行10分钟到市中心,周租约180英镑;
-St Christopher’s:靠近体育场,适合球迷学生(常有英超比赛直播)。
- The Curfew Tower:河景房,步行10分钟到市中心,周租约180英镑;
学生评价:
“我住在Polden Court,每天早上被鸟叫声叫醒,晚上和室友在客厅玩桌游——这种‘老派英伦生活’,比住在市中心的‘水泥盒子’爽多了。”
社团:从“学术辩论”到“摇滚乐队”的“百搭属性”
巴斯大学有150+学生社团,满足所有“奇葩爱好”:
- 学术类:
- 建筑辩论社:每周讨论“现代主义建筑是否扼杀创造力”“AI能否取代建筑师”;
- 工程创新社:学生用3D打印机制作义肢,捐赠给非洲儿童;
- 兴趣类:
- 摇滚乐队社:每年举办校园音乐节,曾邀请独立乐队Foals助阵;
- 中国学联:组织春节联欢、中秋烧烤,让留学生找到“家的味道”。
社团故事:
“我加入的是‘啤酒品鉴社’——别笑!我们真的会学如何辨别啤酒花的风味,还和本地酿酒厂合作推出联名款。”
城市福利:学生卡=“万neng通行证”
在巴斯,学生卡能解锁的福利多到离谱:
- 交通: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火车票享7折;
- 娱乐:电影院、剧院、博物馆门票半价;
- 美食:罗马浴场旁的餐馆常推出“学生套餐”(8英镑吃撑)。
本地人总结:
“在巴斯,学生卡比信用卡还管用——毕竟,谁不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呢?”
四、申请指南:打破信息差,精准“上车”
本科申请:高考生也有机会
- 直录要求:
- 高考成绩达总分80%+(如750分满分需600分+);
- 高中成绩单需体现相关学科优势(如学建筑需数学、物理成绩突出);
- 预科途径:
- 完成1年国际预科(均分80%+),可申请所有本科专业;
- 预科课程包含学术英语、学科基础课,适合语言或成绩稍弱的学生。
硕士申请:均分是关键,背景可“软着陆”
- 学术要求:
- 中国学生均分75%-85%(依院校背景调整,如985/211可适当放宽);
- 商科需GMAT 650+(非强制,但高分可加分);
- 语言要求:
- 雅思6.5(单项≥6.0),翻译、建筑等专业要求更高(如翻译需7.0+);
- 可接受PTE、托福等替代考试。
申请时间线:早鸟有虫吃
- 本科:
- 9月开放申请,次年1月15日截止(热门专业可能提前满位);
- 硕士:
- 9月开放申请,部分专业采用“滚动录取”(先到先得);
- 建议11月前提交申请,避免竞争激烈。
避坑提醒:
- 翻译、建筑竞争激烈,建议提前1年准备(如联系教授、参加科研);
- 翻译学院需提交写作样本+口译视频,务必按要求准备;
- 资金证明需体现稳定来源(如父母工资流水),避免临时大额存入引发签证质疑。
结语:巴斯大学,一所“不端着”的大学
它没有G5的光环,却用务实的管理学院、硬核的工程课、动手强的建筑专业,证明“学术扎实”比“排名虚高”更重要;
它不在伦敦,却用低生活成本、高安全指数、精致的古城生活,让留学生活“既省钱又快乐”;
它不追求“完美学生”,却用150+社团、行业合作、职业支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