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倒闭潮”下,英语专业的“前途”藏在这三个关键词里-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蒋澜>日志>文科“倒闭潮”下,英语专业的“前途”藏在这三个关键词里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蒋澜

蒋澜

英国部资深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唐山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蒋澜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文科“倒闭潮”下,英语专业的“前途”藏在这三个关键词里

    • 英国研究生
    • 专业介绍
    2025-08-14

    文科“倒闭潮”下,英语专业的“前途”藏在这三个关键词里

    清晨的伦敦地铁上,学生刷到国内某高校“撤销英语专业”的新闻时,手里的热咖啡差点洒在笔记本上。 “文科无用论”又一次被推上风口,而在国内读英语专业的学生们,难免会问:当“文科倒闭潮”来袭,我们学了四年的英语,到底还有没有前途?

    一、先别急着说“文科倒闭”,其实是“文科升级”

    最近两年,国内高校“撤销文科专业”的消息屡见不鲜:2024年,某211高校撤销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5年,某省属高校停止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这些新闻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所有文科学生的心里——我们是不是被时代抛弃了?

    但请先冷静下来:“撤销”不等于“淘汰”,而是“筛选”。虎嗅网的报道里提到,顶·尖外语院校(如北外、上外)的英语专业就业率仍保持在90%以上,而普通院校的英语专业之所以“就业不明朗”,核心问题不是“英语没用”,而是“培养方式落后”。比如,有的高校还在教“哑巴英语”,有的还在强调“语法背诵”,而企业需要的,是“能用英语做业务”“能跨文化沟通”的人才。

    英国的文科教育早就走过了“传统语言训练”的阶段。比如,我的一个学生所在的爱丁堡大学英语系,课程设置里有“英语与国际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传播”“英语与数字媒体”等方向——英语不再是“学科”,而是“工具”,是连接不同领域的“桥梁”。就像大学导师说的:“未来的英语专业学生,不是‘会说英语的人’,而是‘能用英语解决问题的人’。”

    二、英语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藏在机器永远学不会的“温度”里

    很多人说:“机器翻译都这么厉害了,还需要英语专业学生吗?”我想给你看一组数据:2024年,全球翻译市场规模达到580亿美元,其中人类翻译占比65%(来源:Common Sense Advisory)。为什么?因为机器翻译能解决“信息传递”,但解决不了“语境判断”和“情感共鸣”。

    比如,一个翻译专业的学生去年在伦敦的一家翻译公司实习时,遇到过一个案例:某中国企业要把“企业文化手册”翻译成英文,机器翻译把“以人为本”翻成了“People-oriented”,但我们的译员改成了“Putting People First”——前者是“导向”,后者是“态度”,更符合西方企业的文化语境。再比如,影视配音中的“口型匹配”“情感表达”,机器翻译永远做不到像人类那样“有温度”;法律文本中的“歧义规避”“逻辑严谨”,机器翻译也无法替代人类的“专业判断”。

    英国的翻译专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标杆”,就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翻译”的核心优势。比如,纽卡斯尔大学的翻译学院被誉为“全球三大翻译学院”之一,它的课程里有“翻译实践”“翻译伦理”“翻译与文化”等模块,强调“用翻译连接文化,而不是用翻译转换文字”;巴斯大学是联合国指定的翻译培训院校,它的学生需要参与“联合国文件翻译”“国际会议口译”等实践项目,培养的是“能应对复杂场景的翻译人才”。

    三、英国留学给英语专业的“赋能”,是“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很多同学问我:“既然国内也能学英语,为什么要去英国留学?”我的答案是:英国留学给你的,是“站在世界舞台上用英语说话”的能力

    首先,英国的英语专业有“全球顶·尖的资源”。比如,牛津大学的“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排名全球第·一,它的图书馆里有15世纪的英语手稿、莎士比亚的原版剧本,能让你“触摸到英语的历史脉络”;剑桥大学的“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的是“英语在全球的传播与变化”,能让你“理解英语的未来趋势”。

    其次,英国的英语专业有“丰富的实践机会”。比如,杜伦大学的TESOL(对外英语教学)专业,要求学生参与“英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实习”;利兹大学的“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专业,与“英国翻译协会”(ITI)有合作,学生可以获得“翻译资格认证”(DipTrans);布里斯托大学的“英语与媒体研究”专业,学生需要为“BBC英语频道”制作节目,培养的是“用英语做媒体的能力”。

    我有一个学姐,在英国读了“翻译与国际商务”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伦敦的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中国产品的英文文案撰写”“国际客户的沟通对接”。她告诉我:“英国留学让我学会了‘用英语想问题’,而不是‘把中文翻译成英语’。比如,写产品文案时,我会考虑西方消费者的‘审美习惯’‘文化禁忌’,而不是直接翻译中文的‘口号’。”

    四、英语专业的“前途”,藏在“自我拓展”与“横向融合”里

    很多同学担心:“英语专业的就业路径是不是很窄?”其实,根据百家号的报道,英语专业的就业路径“并不狭窄”,只是“需要走得清醒、有方向、有准备”。比如:

    • 教师岗:无论是国内的国际学校,还是英国的中文学校,都需要“有国际视野的英语教师”。比如,杜伦大学的TESOL专业毕业生,很多进入了北京的国际学校,月薪能达到1.5-2万人民币;
    • 翻译岗:除了传统的“笔译”“口译”,还有“本地化翻译”“游戏翻译”“影视翻译”等新兴方向。比如,我的同学在伦敦的一家游戏公司做“游戏本地化翻译”,负责把中国游戏的“台词”“剧情”翻译成英文,月薪能达到3000英镑(约2.7万人民币);
    • 外企/跨境电商: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大量“能说英语、懂业务”的人才。比如,阿里巴巴在伦敦的办事处,每年都会招聘“英语专业+商务背景”的毕业生,负责“国际客户的开发与维护”;
    • 自媒体/新媒体:随着“内容全球化”,“英语自媒体”成为了一个新兴赛道。比如,一个学生在YouTube做“中国文化”博主,用英语讲解“汉服”“书法”“美食”,粉丝量达到了50万,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合作”“品牌赞助”;
    • 公务员/事业单位:比如,外交部、商务部、中国日报社等,都需要“英语专业”的人才。比如,2025年外交部的“翻译司”招聘中,英语专业毕业生占比达到了60%

    这些就业路径的共同特点是:英语是“基础”,而“专业能力”是“核心”。比如,你想做“跨境电商”,就需要学“国际商务”“数字营销”;你想做“自媒体”,就需要学“视频制作”“内容策划”;你想做“教师”,就需要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你进入其他领域的“敲门砖”

    写给正在焦虑的你:准备比焦虑更重要

    最后,我想对正在考虑英国留学的英语专业学生说:不要害怕“文科倒闭潮”,因为“倒闭”的是“落后的培养方式”,而不是“文科本身”;不要担心“英语没用”,因为“没用”的是“只会说英语的人”,而不是“能用英语解决问题的人”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英语专业“有前途”,请做好这三件事:

    1. 选对方向:不要盲目选“传统英语专业”,要选“英语+跨学科”的方向,比如“英语与国际商务”“英语与数字媒体”“英语与翻译实践”;
    2. 积累实践:在英国留学时,尽量多参与“实习”“项目”“竞赛”,比如“联合国翻译实习”“国际商务案例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这些经历会让你在就业时“脱颖而出”;
    3. 保持学习:英语专业不是“学四年就结束了”,而是“一辈子的学习”。比如,你可以学“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可以学“专业技能”(如PSPR、数据分析),可以学“行业知识”(如金融、医疗、科技),这些都会让你“更有竞争力”。

    记得我刚到英国时,有一次去伦敦的“中国城”吃饭,遇到了一个卖奶茶的阿姨。她告诉我,她的儿子在英国读“英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毕业后进入了“华为伦敦办事处”,负责“欧洲市场的商务拓展”。她说:“我儿子说,英语不是‘工具’,是‘钥匙’,能打开世界的门。”

    是啊,英语从来不是“无用的”,它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是理解世界的“窗口”,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当“文科倒闭潮”来袭时,真正“倒闭”的,是那些“不愿改变的人”;而那些“主动拥抱变化”“用英语解决问题”的人,永远会有前途。

    愿每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蒋澜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蒋澜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