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公布了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并对9个职业(工种)信息进行了调整。自2019年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确立,至今已累计发布110个新职业,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从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到睡眠健康管理师,新职业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就业市场的多元需求与发展趋势。其中,数字化、智能化是核心方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职业的兴起,凸显了AI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据猎聘报告,2025上半年我国AI技术新发职位增长显著,达36.82%。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我国AI专业人才需求将达600万,人才缺口或达400万。
绿色低碳领域的崛起同样引人注目。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新岗位。工信部数据显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缺口巨大,高端人才薪资可观,反映出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政策层面也加大对绿色职业人才培养的支持,为绿色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服务业细分趋势明显,室内环境治理员、旅拍定制师等职业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愈发重要,但与欧美市场相比,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仍有提升空间,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银发经济的崛起为就业市场开辟了新赛道。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养老服务需求激增。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陪诊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为养老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就业压力不小的当下,新职业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选择。政策支持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有力保障,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待遇等。职业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留学生可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抓住新职业带来的机遇,实现职业与收入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