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求学】 港府新政突袭!DSE 本地生资格大收紧,内地家庭如何破局自救?-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张健>日志>【香港求学】 港府新政突袭!DSE 本地生资格大收紧,内地家庭如何破局自救?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张健

张健

欧亚部高级经理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长春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张健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香港求学】 港府新政突袭!DSE 本地生资格大收紧,内地家庭如何破局自救?

    • 中国香港本科
    • 留学指南
    2025-08-07

    2025 年 7 月 31 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重磅教育政策调整:受养子女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时,必须满足居港满两年的硬性要求。这一变化彻底重塑了「香港本地生」的报考资格认定标准,直指此前内地家庭通过「不赴港、子女内地备考 DSE」低成本争夺本地学额的操作漏洞。新政不仅引发内地备考群体的强烈震动,更对未来香港身份规划家庭提出了严峻考验。


    一、政策核心:堵住低成本 “本地生” 资格套利通道
    香港本地大学每年通过 Jupas 联招提供约15,000 个政府资助学额,本地生享受最低学费(以港大为例,获资助学费仅 44,500 港币 / 年,非 STEM 专业自费则高达 198,000 港币 / 年)。此前政策对「本地生」定义较为宽松,部分内地家庭钻空子:父母获取香港临时身份后,子女留在内地进行 DSE 集训,凭借受养人身份直接以「本地生」名义报考,挤占真正在港生活家庭的子女升学机会。这种 “不贡献本地税收却抢占公共资源” 的操作,长期引发本地居民抗议。
    此次新政明确:受养子女若不居港满两年,将永久失去申请资助学额的资格。港府直指问题本质:“不来港居住却享受本地生福利,严重影响公帑分配效率及公平性。” 这一政策标志着香港教育资源分配逻辑的根本转变 ——从身份依附转向实质居住贡献。


    二、新政影响:不同年级家庭的现实处境与抉择
    新政将于2026 年正式执行,根据子女入学时间节点不同,内地家庭面临差异化困境:
    ▶ 中六学生(2026 年入学申请者)
    幸运躲过政策变天!可继续以本地生身份报考 DSE,学费及学额权益不受影响。
    ▶ 中五学生(2027 年入学申请者)
    需在入学开课当日前居住香港满一年(最晚 2026 年 9 月抵港),否则将承担高额自费学费。当前正值中五的家庭焦头烂额:突然需为孩子在香港寻找学位,时间紧迫且竞争激烈。新东方「紫荆杨帆」计划提供全日制香港学位快速衔接服务,助此类家庭紧急落实本地生身份。
    ▶ 中四及以下学生(2028 年及以后入学申请者)
    需在入学前两年持续居港(截止入学当年 5 月 31 日),证明方式二选一:
    全日制香港学校就读证明:两年内持续在港正规学校读书;
    出入境纪录证明:每年离港不超过 90 天(付费向入境处申请)。这意味着持受养人签证的内地自修生已被彻底排除在「本地生」范畴外 ——若孩子今年未参加 DSE,未来将无法通过此路径获得本地生特权。


    三、身份规划再审视:到港读书已成刚性要求
    新政虽打击了 “捡漏群体”,却未影响真正在港扎根家庭的权益。新东方观察到:每年帮助大量家庭实现子女赴港插班,这些孩子的本地生身份完全符合港府「高优才计划」初衷。对于目标为子女香港升学铺路的家庭,决策逻辑已彻底改变:若想稳定享有本地生福利,到港读书是wei一选择,且越早行动越有利:
    ✅ 年龄越小适应优势越明显
    语言适应障碍更小,避免在关键冲ci阶段(如中学高年级)受文化冲击干扰学业;
    ✅ 教育衔接成本更低
    小学阶段插班虽难但可行,中学插班顶ji Band 1 学校则需层层突围(英语能力、课业成绩均需顶jian)。若能从小融入香港教育体系,循序渐进提升竞争力,升入优质中学将更为顺畅。


    四、内地备考家庭的自救路径与风险提示
    ▶ 紧急补救方案(中五家庭)
    若孩子处于中五阶段(2027 年入学):
    立即通过新东方「紫荆杨帆」等专业渠道锁定香港全日制学位,最晚 2026 年 9 月赴港满足居住要求;
    利用剩余时间快速适应香港教学模式,重点补足英语及核心学科差距。
    ▶ 长远策略调整(中四及以下家庭)
    放弃 “不赴港保身份” 幻想,重新规划:
    尽早启动香港身份申请流程,同步安排子女赴港插班;
    优先选择小学阶段入学,通过本地基础教育体系建立语言及学术竞争力;
    若错过小学黄金期,考虑迂回路径:先申请 Band 2 中学过渡,集中强化英语和成绩后冲ci Band 1 名校。
    ▶ 风险警示
    警惕信息差陷阱:政策过渡期仍有不法机构宣称可操作 “特殊通道”,但新政执行后所有材料将交叉验证,虚假证明面临拒录风险;
    评估经济承受力:若无法满足居住要求,需提前储备高额教育资金(自费学费年均差价超 15 万港币);
    关注后续政策演变:本地生资格审核可能进一步收紧(如增加居住年限或社区贡献要求)。


    五、总结:香港身份价值未减,但路径彻底重塑
    此次新政终结了 “低成本教育套利时代”,却强化了香港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逻辑 ——真正贡献本地发展的家庭才能优先享有公共福利。对于真心规划香港发展的家庭,身份价值并未衰减: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多元职业机会及税收优势依然显著。但关键前提已变:子女必须尽早到港扎根。
    建议正在规划香港身份的家长:果断调整策略,将 “孩子到港读书” 作为核心任务。若孩子尚处小学或初中阶段,立即启动插班计划;若已至高中,则需在升学路径选择(本地生 vs. 内地生)、时间成本及资金投入间权衡利弊。香港教育机遇之门从未关闭,但入场券的获取方式已彻底更新 ——唯有真正融入香港社会的家庭,才能稳享其教育红利。

    更多新鲜留学资讯:https://liuxue.xdf.cn/changchu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一千八百八十八号长春国际金融中心 A 座十一层​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张健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张健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