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的林女士近日频繁刷新港府官网——她持专才签证在港工作,女儿以受养人身份在深圳读DSE课程,原计划2028年升读港大。7月31日新规公布后,她发现女儿需满足"课程开课前两年居港"才能享受本地生学费(年均4.2万港元),否则需按非本地生标准缴费(约18万港元)。新规如精准投入水面的石子,在跨境家长圈层引发涟漪:港籍身份福利与居住绑定后,双非家庭如何应对?
政策核心调整:三层次重构认定体系
(1) 本地生资格双门槛
-
在港就读证明:申请前需在港全日制学校就读(含跨境生),未强制要求实际居住
-
居港时长证明:课程开课前两年内"通常在港居住",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需提交出入境记录)
(2) 学费类别分级
身份类型 |
学费类别 |
年均费用 |
适用群体举例 |
---|---|---|---|
永居/单程证持有者 |
第I类(资助) |
4.2万港元 |
港籍回乡证学生 |
满足居港要求的受养人 |
第I类(资助) |
4.2万港元 |
2026年前迁港家庭 |
未达居港要求受养人 |
第II类(非资助) |
12-18万港元 |
2028届在深就读DSE的受养子女 |
注: 工作签证、优才/高才通子女未达居港要求均属第II类。
(3) 分阶段过渡方案
-
2026届:完全豁免新规(按旧政认定)
-
2027届:居港要求缩短至1年
-
2028届起:严格执行两年标准
四类家庭应对策略
(1) 在深就读DSE的受养人(林女士女儿类型)
-
行动节点:2028届需在2026年9月前转入香港学校/迁居
-
替代方案:通过非联招(Non-JUPAS)申请非资助学额(占录取名额40%)
(2) 持单程证/回乡证港籍生
-
政策红利:继续享受本地生待遇,无需居港证明
-
升学路径:可自由选择内地/香港/海外高校
(3) 短期工作签子女
-
风险提示:签证续签中断将导致居港时长重计
-
建议:优先转永居身份(7年周期需提前规划)
(4) 2026届毕业生
-
窗口期:抓紧在2026年10月前提交申请
-
材料准备:受养人签证+内地学校在读证明即可
行动建议:三步锁定升学权益
-
身份核验
通过入境处官网查验签证类型:
-
永居/单程证:RH开头
-
受养人签证:LS5开头(新规影响对象)
-
-
居港倒计时
-
2027届:需在2026年10月前满1年居港
-
2028届:需在2026年9月-2028年8月累计居港2年
-
-
备选路径
-
DSE+非联招:用国际课程成绩申请港校(IB/A-Level)
-
华侨生联考:持回乡证+永居身份报考内地高校
-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公告(2025-07-31)、入境处签证指引(2025版)、教资会学费框架文件
注:政策全文详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第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