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两年,关注荷兰留学的同学大概都感受到了——荷兰对国际学生的态度,似乎一直在“收紧”。😐
从新闻到政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消息冒出来,比如:
部分热门专业限制国际生人数、变更为荷语授课(比如格罗宁根大学的药学本科于2025-26学年正式变更为荷兰语教学);
政府高调提出《平衡国际化法案》(简称WIB),附带一个颇具争议的“外语教育测试”TAO机制,要求英文授课项目必须证明“非常有必要”才能存在。
但就在大家都以为“英文授课项目真的要被砍一大刀”的时候,事情迎来了反转。
教育部官宣:将修改TAO,英文项目暂时“安全”
7月初,荷兰教育部长Eppo Bruins向议会递交了一封重要信件,强调了大学部门采取的自愿自律措施的影响!宣布将修改“TAO机制”相关条款
对现有的英文授课项目不再进行“一刀切”干预, 这也就意味着荷兰政府针对《平衡国际化法案》作出了真正的让步。
话语权更多回到了学校手里,国家层面的“强干预”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高校这边的反应非常直接,UNL(荷兰大学联盟)主席就表示:“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如果照之前的方案推行,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政策转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荷兰政府突然态度变软?其实原因很现实:国际学生已经开始减少了。
根据UNL最新数据,2025/26学年欧洲学生的申请量比去年减少了4.5%,比前年少了11%。总体国际学生人数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除了荷兰房源紧张和就业竞争外,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学生们默默地打退堂鼓了。
说白了,学生不是不想来,而是怕来了之后“英文授课项目被砍、项目突然变成荷语教学、没法留下工作”...不确定因素的叠加导致学生被劝退
所以现在教育部及时“踩刹车”,其实也是一种止损:重新给大学更多空间,传递出一个信号:“国际学生,荷兰还是欢迎的。”
那对26fall申请有啥影响?
看到这,你可能已经开始琢磨:“那我还能申请英文授课的项目吗?”
答案是:可以!而且现在正是准备的好时机!
目前大多数已有英文项目大概率不会受到政策的直接影响,更多是针对未来可能新增的项目。
但需要提醒的是:
荷兰的申请节奏整体偏早,建议提前规划!
-
荷兰大部分大学会在10月左右开放申请;
-
热门专业往往在1月-2月就截止,部分项目先到先得;
为什么荷兰依然值得一试?
虽然政策反复让人心累,但荷兰留学的核心优势仍然在线,而且相比英美,依然是个高性价比选手:
学费生活费更亲民:即便是在荷兰大学学费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加上生活费每年的预算大致只需要20-30万元人民币 ;
全英文授课项目多,大学排名还很不错;
毕业后可申请为期一年的“找工作签证”(Orientation Year),留荷更有操作空间;
这么一看,荷兰留学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且更加需要规划的阶段。
机会仍然存在,只是——比以往更需要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