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 5 份邀约的纽大学姐:我的留学生求职上岸心法-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孙景怡>日志>斩获 5 份邀约的纽大学姐:我的留学生求职上岸心法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孙景怡

孙景怡

美研部前期规划师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合肥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孙景怡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斩获 5 份邀约的纽大学姐:我的留学生求职上岸心法

    • 美国研究生
    • 海外生活
    2025-08-04
    本文作者是启航导师刘学姐 —— 她本科就读于 985、211 高校四川大学,硕士阶段在纽约大学深耕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更拥有 7 年海内外世界 500 强企业的 HR 招聘实战经验。如果你正关注美国留学生的求职动态,不妨跟着学姐的分享一探究竟。注意:文中将以top 1人称 “我” 展开叙述,这里的 “我” 便是刘学姐。

     

    大家好,我是刘学姐。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前往纽约大学攻读硕士,两个阶段都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结合专业所学与 7 年在海内外世界 500 强做 HR 招聘的经历,我一直希望能把自己的求职心路和实战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同学 —— 让你们避开我踩过的坑,用我的建议节省时间,靠这些分享拿到心怡的 Offer。

     

    留学生想在求职路上 “上岸”,其实有章可循。以我的经历来看,有两个方法尤为关键:一是 “必胜的韧性”,二是 “资源为我所用”。

    top 1:怀揣 “必定成功” 的韧性

    “我一定会成功” 这句座右铭,是种充满力量的心态。它像块坚实的基石,支撑着我们行动起来,更让我们在难的时候绝不放弃。

     

    留学生求职本就不易,top 1份工作或实习更是难上加难 —— 没经验的我们,需要公司投入人力成本培养。但难不代表没机会,要是因为难就放弃、甚至不尝试,那肯定不会成功;可只要试了,就有成功的可能。

     

    我的top 1份工作是布鲁克林的一个无薪实习岗位。当时我住在新泽西,这份工作要求我每周六清晨 6 点半就得出发,坐地铁单程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到岗。

     

    或许很多同学工作日上课已经很累,周末就想休息睡懒觉,看到这种小公司的无薪机会就会直接放弃。但我很清楚,自己需要经验和履历,需要迈出求职的 “top 1步”,所以我接下了这个机会,并且做到了从不迟到。

     

    而这个机会,是我海投加精准投递 200 多份简历后才得到的。

     

    • 广撒网投递
      海投的核心就是在各大求职网站批量投递,用数量打开机会。从我决定找工作开始,就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至少投 10 份简历,让 10 家公司的 HR 有机会看到我。
    • 针对性投递
      精准投递则是对特别感兴趣的企业,直接去官网投递。最好附上求职信等加分材料,再在领英上找到对应企业的 HR 私信说明:“我已经投了简历,对贵公司的机会非常感兴趣,希望能约个时间喝杯咖啡聊聊”—— 这样能增加对方的印象和好感。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让我投入很多时间的实习机会,让我的求职路一步步往上走:
    因为这家公司是意大利箱包企业,靠着行业关联,我接着进入纽约时装周团队,对接昆凌服装品牌 JENDES 的美国发布会;之后又加入香奈儿高管创立的奢侈品第三方服务公司,对接雅诗兰黛集团;再到全球有 50 多家门店的西班牙奢侈品珠宝公司,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期间还收到了历峰集团、Theory、范思哲等公司的 Offer。

     

    这些看似遥远又闪亮的机会,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一步步积累经验、丰富履历,慢慢往上走才得到的。这正是我所说的 “韧性”。

     

    这种韧性,让我面试前一定会根据官网的岗位职责,改出最匹配的简历再投递;
    这种韧性,让我每份工作结束后,都会及时梳理工作内容,更新排版到最新简历里;
    这种韧性,让我电脑文件夹里的个人简历有 100 多份;
    这种韧性,让我进入的平台越来越大,接触的内容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让我能自如地和母语为英语的人讨论方案,能自信地面试美国当地人。

    第二:让所有资源为己所用

    “把资源用起来” 也是留学生求职上岸的重要法宝。我们独自在国外,个人力量难免单薄,但要是懂得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求职就能事半功倍。

     

    • 校内 Career Net 平台
      用好校内资源,就要多留意同学、老师、教授提供的求职信息,其中必须提的就是学校的 Career Net。我就读的纽约大学就有这个平台,供在校生和毕业生使用。上面的公司都是学校筛选过的,而且在平台上发岗位的公司,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往往更有偏向和兴趣。
      所以通过学校 Career Net 投递,录取率比海投高很多。我的top 1份工作就是这么来的。
    • 校外机会挖掘
      用好校外资源,就要多关注校园外的工作机会并主动选择。
      既然决定求职,就要把 “正在找工作” 的状态扩散出去,让亲友都知道 —— 这样有机会时,他们才会top 1时间想到你。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转发,就是下一个 Offer 的敲门砖。我的第二份工作机会,就是纽约的留学生朋友知道我在找工作,在群里看到岗位信息后转发给我的,之后才有了投递和面试的机会。

     

    进入职场后,我们就有了一张 “隐形名片”—— 它代表着我们的工作态度、操守和能力,却最有说服力。每一个共事过的同事、上下级、客户,都可能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推荐人,甚至老板。

     

    我在奢侈品第三方公司的工作快结束时,直线领导对我的表现很满意,就把我推荐给了她以前的老板 —— 也就是我下一份工作的雇主:一家在纽约市中心和上海芮欧百货等城市有 50 多家门店的珠宝公司 CEO。有了她的强力背书,我跳过了简历筛选和层层面试,和 CEO 面对面喝了杯咖啡,就拿下了 Offer。

     

    我觉得,不错的你们身边从不缺工作机会,市场上也一直有公司在招聘,我们缺的只是一座桥 —— 把自己和适配机会连接起来的桥,这座桥就是资源。

     

    同学们,求职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上岸,既需要 “必定成功” 的韧性,也需要用好资源的智慧。愿我的分享,能为你们的求职之路添一份助力。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孙景怡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孙景怡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