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最新“本地生”资格认定标准及其影响
政策背景
为了遏制“考试移民”现象,保障本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香港政府对“本地生”的资格认定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政策明确了居港年限要求,并对政府资助大学课程学额的申请资格进行了调整。
新政策要点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1日
政策目的:遏制“考试移民”,保障本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官方新闻稿:
- 修订内容:政府资助大学课程学额及申请资格,设两类学费并调整准则。
- 背景:部分不在港学生以本地生身份申请资助学额,影响他人升学及公帑使用。
- 调整:获签发受养人签证或进入许可的受养子女,必须居港满两年才符合资格申请政府资助大学课程学额。
学费类别划分
第I类别的学生(可获得特区政府的学费资助,学费水平较低):
1.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由入境处签发并显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权/居留权的其他文件,以及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标签。
2. 单程证。
3. 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香港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且需要在所修读课程开课首日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
第II类别的学生(不获得政府资助,学费较高):
1. 首次获香港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并且不符合两年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2. 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持有人。
3. 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包括优袖人才入境计划、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或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4. 非本地学生(例如:学生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年满18岁或以上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过渡安排
时间表:
- 2026年:无门槛,继续算作本地生。
- 2027年:居港满9个月且不离港超3个月或读满1年全日制。
- 2028年起:居港满2年且不离港超3个月或读满2年全日制。
政策意义
1. 保障教育公平:筛除短期投机者,将教育资源向真正扎根香港的人才家庭倾斜。
2. 确保公帑用在实处:避免资源浪费,精准支持本地教育发展。
3. 人性化考量:过渡期的设置最大程度平衡不同诉求。
家庭规划建议
面对新政策,家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长远规划和及时调整升学策略。以下是针对不同家长类型的规划方案:
家长类型 | 建议课程体系 | 升学路径 | 学费收费模式
想读港大 + 不在意学费 | A-Level / IB | Non-JUPAS(国际通道) | 非资助,约14万港币
想读港大 + 想拿资助学额 | DSE + 提前迁港入学 | JUPAS(资助通道) | 资助,约4–5万港币
无法拿港身份/走资助位 | A-Level + 联申英澳 | 英澳大学,未来返港就业也能获工作签→永居 | -
总结
香港政府最新的“本地生”资格认定标准旨在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遏制“考试移民”现象。新政策对居港年限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政府资助大学课程学额的申请资格进行了调整。家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长远规划和及时调整升学策略,以应对新政策带来的变化。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新政策,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祝你学业有成,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