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一张光鲜的学历证书,还是积累一段能支撑未来的成长经历?从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本科,到南加州大学TESOL硕士,再到如今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托福雅思教师,张老师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留学是一场“赋能之旅”,而这份在留学中沉淀的能量,尤其在教育行业,能转化为独特的竞争力。
01 留学价值
不只是“拿文凭”,而是在课本之外, 积累那些“别人学不走”的能力
“别做知识的二道贩子,要自己亲身去经历”
张老师坦言,留学硕士学历确实为求职减少了不少门槛,有些企业会因学历直接认可个人的部分能力,但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在教学中更得心应手,更塑造了独特的优势。
“教托福雅思会涉及太多和教学本身无关的内容,比如阅读里常出现的天文、地理、历史等话题,这些可不是靠教材就能讲透的。”他举例说,之前去黄石公园时,拍到水牛从车旁走过的画面,后来上课讲到相关文章,这段亲身经历成了很好的素材,学生无需课堂活动吸引他们注意力,自然就会信服。
所以,若将来想从事教育行业,留学时千万别局限于课本里的教育法、语法教学等内容,既要多实践,更要“多玩”——这种“玩”不是漫无目的的消遣,而是带着感知力去触摸世界的温度。唯有如此,才能跳出照本宣科的“知识传声筒”角色,真正成为能点燃学生求知欲的“引路人”。
02 规划先行
提前规划避开空窗期, 用能力迁移应对职业变化
Q:求学求职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
“身边很多人在五花八门的职业选择中,既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确定喜欢什么,往往会陷入从毕业到入职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真空期。这段无学无业的日子,即便衣食无忧,精神压力也很大,所以尽量在毕业前就想清楚职业方向,能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个问题。
第二个困难是职业选择中的变数——比如所学行业前景不佳,不得不转换赛道时,起初难免难以接受。就像倘若未来托福雅思教学之路走得不顺畅,我若被迫尝试新领域,想必也会焦虑难熬。但此时心态很重要,要明白转行并非“归零”,而是能力的重组:连跨专业都能顺利毕业,证明自己有学习和适应的潜力,自然也有能力开辟新赛道。”
03 面试揭秘
提前规划避开空窗期, 用能力迁移应对职业变化
Q:国际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专业方向来讲各个机构的托福雅思老师、国际部的老师等方向都是可以的,但也可以从事一些跟专业没关系的泛就业领域,这里比较好的就是名校学历背景可以当作你的敲门砖,达到所谓的弯道超车。
Q:求职面试HR更看重哪些方面?
1、学历与能力要匹配:用15~20分钟的面试判断你的能力能否匹配名校的学历背景,拒绝坑坑巴巴
2、挖掘差异化亮点:能不能在你的讲课中,让HR获得更多的启发。
张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之前面试过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老师,因留学时热爱旅游、擅长与人打交道而养成的外向性格以及积累的各种所见所闻,在口语叙述、沟通及与学生情绪连接方面甚至优于许多有经验的老师,这些特质潜移默化成为他的工作优势,深受学生喜爱。
Q:如何成为家长学生都喜欢的老师?
想成为家长和学生都喜欢的老师,需兼顾“背景背书”“解决需求的能力”与“学生喜爱”三大核心:
背景是信任的基石,它可以是亮眼的学历、众多学生的高分案例,也可以是光鲜的竞赛奖状——这些能让家长快速建立初步认可;
解决需求是核心竞争力,既要满足学生的额外学习需求,更要跳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化身“半个规划师”:比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经济、考古等方向,告诉他们当下的知识点如何为未来铺路,引导他们主动建立学习需求;
而学生的喜爱,则源于老师的实际能力与人格魅力——和他们聊海外见闻、用生动经历解读课本知识,用真诚与活力打破距离感
留学的价值从不在“名校标签”本身,而在它能否帮你构建“独特的能力组合“当你既能用学历敲开门,又能用能力站稳脚,还能用温度打动人,留学的“红利”自然会在人生的长跑中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