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来说,“应届生身份”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关系到考公、考编,还影响着校园招聘等众多就业选择。而近期,全国多地传来政策调整的消息,取消了“应届生身份”的相关限制,这无疑为众多毕业生带来了新的机遇。
多地政策相继调整,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
6月25日,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新文件,明确指出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聘时,应向毕业当年度及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敞开大门,不再对其工作经历、社保缴纳情况、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设限。这一举措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其实,湖北省并非个例。早在今年年初,四川省人社厅就发布了相关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和企业放宽招聘年龄条件。这一系列调整,无疑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山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人社部门也纷纷发文,调整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在省内事业编等招聘中,不再对毕业生的工作经历、社保缴纳等设限,仍可按应届生身份报考。这一变化,让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路上少了些顾虑,多了些信心。
应届生身份,曾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每年毕业季,“珍惜应届生身份”的话题总会引发广泛讨论。那么,应届生身份究竟有何“魔力”?
在就业市场和考公中,应届生身份一直被视为一块有力的敲门砖。以公务员考试为例,许多岗位都明确要求仅招录应届毕业生。据统计,2024年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其中就有2.6万个岗位专门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
除了公务员考试,近年来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也日益向应届生倾斜。特别是国企,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方面力度显著。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过76万人,同比增长23.4%。而为了进一步稳定就业预期,人社部还决定将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等政策期限延长2年。
在地方层面,四川、河南等省也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国企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以河南省为例,相关部门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要保持一定比例,且招收人数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
此外,无论是央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设有只面向应届生的校园招聘。对于应届生来说,相比于难度更大的社招,校园招聘无疑是进入知名企业的更优途径。
在落户方面,应届生也往往能享受到更多优惠。一些城市甚至为吸引优xiu应届毕业生开启了“绿色通道”。以上海为例,博士应届生、部分高校硕士应届生以及清北复交同济和华师大等高校的本科应届生,均可以直接落户。
政策调整,为年轻人提供更多试错空间
如今,多个省份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无疑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试错和探索的机会。这意味着,大学生不必再因害怕失去应届生身份而犹豫不决,可以在考公考编失败后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也可以在职场生涯起步阶段放开手脚尝试不同领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甚至事业。
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年轻人在政策的支持下,勇敢追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