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碳排放”开始出现在年报附注,当银行把“气候风险权重”写进授信指引,你会发现:不会算可持续性的会计师,正在失去未来。HKU Business School 今年新开的 Master of Sustainable Accounting and Finance(MSAF),用 12 门课把“绿色”翻译成 CFO 听得懂的语言,也给了年轻人一张直达 SDGs 核心岗位的门票。
1. 课程像乐高,可拆可拼
必修课先搭框架:Green Financial Instruments 教你拆解绿色债券的现金流;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udio 把 GRI、SASB、ISSB 三大标准揉进一张 Excel;Carbon Accounting Workshop 更硬核,直接拿港交所上市公司数据,算 Scope 3 的“范围三”排放误差到底有多大。
选修课则像自助餐,你能从隔壁金融、经济、管理硕士的课表里“偷菜”——有人去挑 Fintech for ESG,有人选 Behavioural Green Finance,甚至有人跑到城市规划系旁听 Sustainable Urban Infrastructure。学校规定最多“串两门”,但足够让你拼出的“绿色 T-shape”能力模型。
必修课先搭框架:Green Financial Instruments 教你拆解绿色债券的现金流;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udio 把 GRI、SASB、ISSB 三大标准揉进一张 Excel;Carbon Accounting Workshop 更硬核,直接拿港交所上市公司数据,算 Scope 3 的“范围三”排放误差到底有多大。
选修课则像自助餐,你能从隔壁金融、经济、管理硕士的课表里“偷菜”——有人去挑 Fintech for ESG,有人选 Behavioural Green Finance,甚至有人跑到城市规划系旁听 Sustainable Urban Infrastructure。学校规定最多“串两门”,但足够让你拼出的“绿色 T-shape”能力模型。
2. 考试不是写论文,是做“真账”
期末不是闭卷,而是给一家正在 IPO 的新能源车企做整套可持续披露。教授把企业三年的原始凭证、电表读数、供应链 Excel 全扔给你,要求四周内输出一份符合 ISSB 的可持续报告,并在 Mock Investor Call 上接受基金经理的“轰炸式”提问。去年有同学把作业直接寄给该企业 CFO,第二天就收到实习 Offer。
期末不是闭卷,而是给一家正在 IPO 的新能源车企做整套可持续披露。教授把企业三年的原始凭证、电表读数、供应链 Excel 全扔给你,要求四周内输出一份符合 ISSB 的可持续报告,并在 Mock Investor Call 上接受基金经理的“轰炸式”提问。去年有同学把作业直接寄给该企业 CFO,第二天就收到实习 Offer。
3. 职业跳板:从 KPMG 到亚洲开发银行
项目才第二年,就业数据库已悄悄膨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 ESG Assurance 组、港投(HKIC)的 Green Bond 团队、亚洲开发银行的 Climate Fund。秘诀是“校友带路”——每门课都配一位“Practitioner-in-Residence”,上周刚讲完课的 HSBC 可持续金融董事,下周就把招聘海报贴到班级群。
项目才第二年,就业数据库已悄悄膨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 ESG Assurance 组、港投(HKIC)的 Green Bond 团队、亚洲开发银行的 Climate Fund。秘诀是“校友带路”——每门课都配一位“Practitioner-in-Residence”,上周刚讲完课的 HSBC 可持续金融董事,下周就把招聘海报贴到班级群。
4. 门槛友好,但“绿色动机”要真诚
官方只要求本科学历、托福 80/雅思 6,没强制 GMAT。但面试会追问:“你个人生活中最可持续的一次决策是什么?” 有同学答“用咖啡渣做冰箱除味剂”,被录取;有人背 ESG 定义,被刷。招生官说:“我们要的不是背标准的人,而是愿意把标准活成日常的人。”
官方只要求本科学历、托福 80/雅思 6,没强制 GMAT。但面试会追问:“你个人生活中最可持续的一次决策是什么?” 有同学答“用咖啡渣做冰箱除味剂”,被录取;有人背 ESG 定义,被刷。招生官说:“我们要的不是背标准的人,而是愿意把标准活成日常的人。”
如果你也想把“让世界更好”写进简历,而不只是朋友圈签名,MSAF 的 12 门通关课,正在等你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