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儿童的心理困境:压力与应对
一则关于12岁男孩因小事轻生的新闻令人惋惜,也引发对当代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相较于过去,为何如今的孩子似乎更易在压力下出现心理波动?
沉重的学业负担
相关数据显示,学习压力过重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占比45.5%)。上海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学生曾有过负面念头。
- 时间密集:孩子作息常被学习填充,从早7点到晚9点甚至更晚,少有喘息。一位母亲分享的女儿心声:“每天长时间学习,持续12年,很辛苦。”
- 难度提升:有大学副教授坦言,部分小学语文作业难度超出预期。
- 内卷加剧:家长普遍焦虑,推动孩子不断前行。《解放日报》报道的案例中,男孩在长期高压下最终无法承受。
受限的空间与自由
- 课间消失:多地出现“课间圈养”现象,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许多学校限制学生课间活动空间和自由,孩子们甚至只能在厕所交流。
- 释放渠道少:过去的孩子常在户外奔跑中释放压力,而现代孩子常被限制在室内,甚至合理的放松方式(如适度游戏)也可能被禁止。一位医生提到,一个被剥夺了几乎所有娱乐和运动时间的高三男孩,显得“毫无生气”。
- 心理支持不足:当内心积累压力却缺乏出口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变化中的孩子需要理解
心理专业人士指出,这一代孩子成长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面临的环境与以往不同,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
给父母的建议
- 理性看待成长:过度强调竞争和对成绩的单一追求易给孩子造成负担。电影《学爸》中过度规划的孩子,即使成绩表现不错也难言快乐。教育应着眼于提供适宜的成长土壤,而非盲目施压。保持一定的松弛感,尊重孩子的兴趣。
- 重视内心沟通:仅仅满足物质需求不够。孩子更需要尊重、理解和情感连接。新闻报道中离家出走的男孩质问父母是否了解他的想法和梦想,凸显了深度沟通的重要性。尝试理解孩子的处境和感受。
- 提供释放出口:孩子需要空间和时间来放松和释放压力。长沙父亲罗格要求儿子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运动(如皮划艇、爬树),认为这有益身心。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参与运动,是重要的减压方式。
结语
当代儿童面临着独特的成长压力和挑战。父母需要更新观念,看见并理解孩子真实的处境与内心需求,提供温暖的支持和必要的释放空间,帮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