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容错:挣脱模板,探寻专属风景-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刘冰心>日志>人生容错:挣脱模板,探寻专属风景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刘冰心

刘冰心

英国前期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大连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刘冰心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人生容错:挣脱模板,探寻专属风景

    • 英国研究生
    • 历史文化
    2025-07-31

    近日,“北京大学取消绩点”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根据北大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自2025级学生开始,在各类学业评价中不再采用绩点,课程考核成绩将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记载,同时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绩优xiu率指标。

    北京大学此举意在打破单一标准对学生学业能力的评价模式,后续还将从设置容错探索机制等方面入手,优化本科学业评价工作。这一消息让众多大学生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从激烈内卷中解脱的曙光。

    长久以来,绩点如同高悬在大学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研、出国、奖学金评选等关键节点,无一不与绩点紧密相连。仿佛不在这场绩点竞争中脱颖而出,人生就会陷入绝境。有北大女生在拿到毕业证后感慨,那种焦虑躯体化、人生价值被量化的痛苦感受刻骨铭心。在“成功”单一评价标准和社会低容错率的环境下,仿佛不拿高绩点、没有好工作,人生就会彻底失败,任何一步的落后都意味着再无翻身之日。

    然而,人生是否真的只有一条既定的轨道呢?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生并非单一的轨道,而是一个可以“绕路、走向四面八方”的冒险之旅。面对曾经选错的“轨道”,许多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有人转行做动画,进入梦寐以求的公司,感慨之前稳妥的路并不适合自己;有人因病休学,却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更真实的自己,明白“体面”和“成功”并非唯yi标准;有人放下考研压力,去陌生城市实习,意外找到人生方向,领悟到人生不必严格按照计划走到终点。

    小雨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个生动的例子。高考结束后,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她选择了“环境设计”专业。这个专业被认为好找工作且体面,家里还有人能提供实习资源。然而,真正踏入大学,走进设计教室后,她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差甚远。课程繁琐枯燥,机械地画图、反复修改,创造力被流程消磨殆尽。而从高中起就喜欢的动画,却让她在完成环境设计作业后,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当小雨鼓起勇气向家人提出转专业到动画时,遭到了反对。同学也劝她放弃,担心准备不足、老师不同意。质疑声不断,小雨自己也陷入自我否定。但她内心始终有个声音告诉她,这是她真正想做的事,她不想将来后悔。于是,她白天上课,晚上画分镜、剪片子、啃动画理论、做作品集。大二下学期,转专业申请开启,递交材料时她紧张不已。几周后,成功消息传来,她激动得几乎落泪。

    进入动画专业后,挑战才刚刚开始。专业节奏紧凑,技术门槛高,但小雨没有放弃。和同学一起讨论角色设计、画面节奏和剧情走向,让她找到了归属感。大三暑假,她顺利进入互联网游戏公司实习,参与PV动画制作。当看到自己参与的视频在官方网站动起来,收到评论区的肯定时,她知道自己选对了路。

    灿灿的经历则是一场与自己重新相遇的旅程。临近毕业,她因甲状腺功能紊乱被迫休学一年。周围人都在为未来忙碌,而她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起初,她焦虑不安,不断刷招聘软件、看实习经验贴,越看越焦虑。后来身体稍有好转,她开始打工,做过奶茶店冲单、便利店摆货、商场促销、夜市摆摊等工作。

    在这段经历中,她见过凌晨三点搬完货的大哥,明白了“体面”和“成功”不是唯yi标准,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认真生活,能靠自己站稳活着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胜利。重返校园后,灿灿不再害怕与别人不同步。她知道人生更像一款开放世界的游戏,可以暂时卡关、掉线、绕路,但始终有选择权。

    小菁也曾陷入迷茫。高中时,她以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但现实却让她倍感压力。周围同学忙着社交、参加竞赛、实习,而她却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大三保研初筛时,她成了边缘人,只能随波逐流加入考研大军。然而,考研的几个月里,她每天严格按照计划打卡,却心里清楚自己没有真正的方向。

    一道反复做错的政治选择题彻底压垮了她,她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在这里,是否真的想走这条路。于是,她决定暂停考研,去外面看看。她开始投递实习岗位,虽然碰壁不断,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份实习机会。在那个陌生的城市,她起初心里悬着一根弦,担心实习转不了正,未来没有方向。但和同事聊天后,她明白了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走在“标准路”上,而在于是否真的在经历它。

    实习结束后,小菁没有立刻找到“完美”工作,但她不再焦虑。她学会了接纳自己,明白真正重要的是自己亲自走过、拼过,真切投入过的每一步。那些早起赶地铁、独自摸索、一次次修改简历和面试的瞬间,都是她的积累。

    在“计划至上”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对人生进行精准计算,仿佛错一步就会落后一生。但小雨、灿灿、小菁的故事告诉我们,走慢一步不代表落后,绕远一点不代表失败。真正的“错路”不是换方向,而是从未问过自己真正想去哪里。

    项飙教授曾说:“我们容错率极低的人生,每天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不太愿意用这种后果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确,在一个变化剧烈、随机性强的世界里,用后果原则指导自己意义不大。上个世纪,供销社曾是理想的工作单位,但时代浪潮很快就改变了方向。现在被追捧的“稳定”,未来也未必不会变动。所谓“正确的选择”,往往只是当下的“正确”。

    人生的容错率其实比想象中大。每一次试错,都是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步;每一次重新出发,都是成长的机会。不是精准踩中每个节点才值得骄傲,而是在偏离中依然不放弃成长和追寻的勇气。人生不是填空题,不需要标准答案。容错,不是退让,而是给生命更多生长的空间。一个容错率大的人生,也许更真实,更宽阔,也更值得亲自走一遍。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刘冰心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刘冰心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