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新加坡陪读期间能否获得税务身份,主要取决于你的居住时长和收入来源,而非陪读签证本身。以下是具体分析及规划建议:
1、陪读签证(LTVP)与税务身份的关系
(1)陪读签证本身不直接赋予税务身份
- 持陪读准证(LTVP)的家长属于长期访客(Long-Term Visitor),税务居民身份需满足居住时长要求:一年内在新加坡实际居住≥183天。
- 若未满183天,视为非税务居民,就业收入(如兼职)需按15%的税率缴纳个税,且全球收入可能被征税(如海外投资收益)。
(2)工作权限限制影响税务规划
- 年禁止工作:陪读家长首年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工作,因此无本地收入,税务身份无实际意义。
- 第二年可申请工作:满一年后可申请工作准证(如EP/SP/WP)。若获批并满足183天居住要求,即可成为税务居民,按0%~24%的累进税率纳税。
2、如何通过工作准证获得税务居民身份
若计划长期居留并优化税务,建议申请就业准证(EP),而非仅依赖陪读签证:
(1)EP的税务优势
- EP持有者居住满183天后成为税务居民,适用本地居民个税税率(远低于非居民15%的税率)。
- 分红免税:若同时为公司股东,分红收入免税;工资可作公司成本抵扣。
- 规避CRS:税务居民身份有助于规避跨境金融信息交换(CRS),优化资产配置。
(2) EP申请条件
- 月薪≥5600新币(2025年标准,金融业≥6200新币)。
- 需通过COMPASS评分框架(满分40分),或符合高薪/内部调职豁免。
- 若自雇开公司,需满足注册资本≥10万新币、雇佣2名本地员工等要求。
3、实操建议:从陪读到税务优化的路径
(1) 短期陪读(<3年)
- 优先确保居住满183天,避免成为非税务居民(否则收入税率15%)。
- 第二年尝试申请EP/SP工作,或通过自雇创业获取EP(需注意公司运营成本)。
(2)长期居留或移民规划
- 转EP是核心策略:EP满2年后可申请PR,孩子教育名额从“国际生”转为“本地生”,节省学费且优先录取。
- 税务减免利用:成为税务居民后,可申报子女教育补贴、在职母亲个税减免等(减免50%)。
(3)风险规避
- 避免单次离境超60天,否则影响续签及税务居民认定。
- 若自雇EP,需确保业务真实运营,防止因空壳公司导致准证取消。
总结
- 单纯陪读签证无法直接获得税务优惠,需通过工作(尤其是EP)并居住满183天成为税务居民。
- 长期规划者可选EP路径:兼顾税务优化、PR申请及子女教育福利,但需承担创业或求职成本。
- 短期陪读家长:重点控制离境时间,次年尽快合法工作以满足税务居民要求。
建议根据家庭经济能力、留学期望及移民意向综合选择方案。若有进一步税务细节或EP申请疑问,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针对性分析~
二,新加坡的EP(Employment Pass)和SP(S Pass)是两类主要面向外籍专业人才和中级技术人员的工作准证,其核心区别在于适用人群、申请条件及长期权益。以下是详细解析:
1、核心定义与适用人群
(1)EP(Employment Pass,就业准证)
- 适用对象:高级专业人士、经理、高管或企业家,如科技公司高管、金融行业工作人员、自雇创业者等。
- 薪资门槛:
- 普通行业:月薪 ≥ 5,600 新元(2025年标准)
- 金融行业:月薪 ≥ 6,200 新元。
- 学历要求:通常需本科及以上学历,特殊情况下丰富工作经验可替代学历。
(2)SP(S Pass,特别准证)
- 适用对象:中级技术员工,如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从业者(如工程师、设计师)。
- 薪资门槛:
- 普通行业:月薪 ≥ 3,150 新元
- 金融行业:月薪 ≥ 3,650 新元。
- 学历要求:需全日制大专或本科学历,部分职业需专业证书。
2、关键区别对比
| 维度| EP(就业准证)| SP(特别准证)|
| 配额限制|无配额限制| 公司SP持有者 ≤ 本地员工总数的 5% |
| 家属随行| 可为配偶/子女申请DP家属准证(无薪资门槛)| 月薪 ≥ 6,000 新元才可为家属申请DP |
|申请PR资格| ✅ 是申请永居(PR)的主要通道,成功率较高| 可申请PR,但成功率低于EP |
| COMPASS评分 | 需通过人力部COMPASS评估(满分40分) | 无COMPASS要求,但按积分评估(薪资+学历) |
| 准证有效期 | 初次2年,可续签 | 初次1-2年,可续签
| 税务居民身份 | 居住≥183天即成为税务居民,享0%~24%累进税率 | 同左,但需有本地收入 |
3、申请流程与材料
- EP申请:
- 雇主或自雇申请:需由新加坡注册公司提交,证明职位无法由本地人填补(需在Jobs Bank刊登14天招聘广告)。
- 自雇EP:需成立新加坡公司(Pte Ltd),持股≥30%,提交商业计划书、合同等证明真实运营。
- 材料:学历证明、薪资单、公司注册文件(自雇)。
- SP申请:
- 由雇主提交,需提供学历证书、工作经验证明及公司本地员工比例数据。
4、长期路径:工作准证 → 永久居民(PR)
- EP转SP:
- 工作满2-3年后可申请,需展示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如高薪资、纳税记录)、社会融入(如社区活动)。
- 成功率:中国籍EP持有者约30%-40%,高于SP持有者。
- SP转PR:
- 理论上工作满6个月可申请,但实际需更长时间积累本地经验,且需雇主支持。
5、选择建议
- 选EP若:
- 担任高管/专业职位,薪资达标;
- 计划长期定居并申请PR;
- 需携带家属同行。
- 选SP若:
- 学历符合但薪资未达EP门槛;
- 从事技术类岗位,公司SP配额充足。
注意事项
1. 政策更新:2025年EP薪资门槛再次上调(普通行业+600新元),申请前需确认最新标准。
2. 自雇EP风险:人力部严查“空壳公司”,需真实运营(如雇佣本地员工、实际营收)。
3. SP续签难点:公司若本地员工比例不足,可能影响SP续签配额。
总结
- EP:高级人才可选,高薪+无配额+PR快速通道,适合企业家或专业人士;
- SP:中级技术岗位跳板,但受配额和家属政策限制,适合积累本地经验后再转EP或PR。
建议根据职业阶段、薪资及长期规划选择准证类型,并关注人力部(MOM)政策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