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师专访 | 这类应届生更容易被看到!
前途Y秀学员:
小李学姐 心理学专业背景
互联网运营资深从业者 在充满竞争的互联网行业,应届生如何从校园顺利过渡到职场?
简历怎么写才能抓住HR眼球?面试时如何展现自己的竞争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在互联网运营领域深耕多年的小李学姐,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到职业成长,分享她的实战经验,为应届生们提供一份实实在在的求职指南。
01 简历指南 用“匹配思维”打动面试官
Q:在简历制作方面有什么建议?
“求职的底层逻辑是匹配思维,简历不是简单罗列经历,而是要让你的过往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拥有9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的小李学姐强调。
她提到,写简历时遵循STAR法则是基础——S(Situation,背景)、T(Task,任务)、A(Action,行动)、R(Result,结果),用清晰的逻辑展现你在具体事件中的角色和成果。 比如描述项目经历时,不能只说“做了竞品分析”,而要说明“在什么背景下,接到了分析3家核心竞品的任务,通过拆解功能、调研用户反馈等动作,最终输出了包含5个关键差异点的分析报告,为产品迭代提供了方向”。
Q:如何通过简历筛选?
在制作简历时,量化结果同样关键。“运营公众号时,别说‘负责内容运营’,要说‘3个月内将粉丝从5000涨至1.2万,单篇文章Z高阅读量达8000+’,数据能让你的能力更有说服力。”小李学姐补充道,关键词匹配也不容忽视,很多企业会用AI筛选简历,HR人工筛选时也只会花几秒抓重点,所以一定要紧扣岗位JD里的核心要求,比如岗位强调“活动策划”,就突出“策划500人线下活动,转化10%”这样的相关经历。
02 面试技巧 逻辑、抗压与状态缺一不可
Q:在面试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能通过互联网行业面试的人,往往具备三个特质:抗压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积极的状态。
小李学姐解释,互联网节奏快,面试官会通过追问考验你的抗压性,“遇到没把握的问题别慌,勇敢表达思路比完美答案更重要”。 而逻辑清晰体现在对问题的拆解上,比如被问“APP数据下降怎么办”,面试官更看重你是否能先拆解,例如“是新增用户少了,还是活跃用户降了”,再针对每个环节给出解决方向,最后总结复盘——这样的回答逻辑能展现你的分析能力。
此外,状态是隐形加分项。“互联网行业高压,企业更倾向招积极有活力的人。”小李学姐建议,面试时多展现阳光乐观的一面,哪怕是阐述不足,也可以说“目前在数据建模上经验较少,但正在系统学习Python,希望能快速补上这块短板”,用积极的态度传递成长潜力。
求职准备tips
1、新人成长多实践、多试错、多积累:
对于跨行业求职或缺乏实习资源的应届生,小李学姐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本科在沈阳,当地实习机会少,大三时就自己做公众号,积累的运营数据成了简历里的亮点。”她建议,没条件实习的同学可以主动创造项目经验,比如跟着老师做社会实践、自己运营小红书账号,这些都能成为求职时的加分项。
2、职场没有标准答案:
名企招聘时,硬实力(匹配的实习、项目经验,PS、Excel等工具技能)和软实力(逻辑表达、现场应变)同样重要。“硬实力靠积累,软实力靠练习,对着镜子模拟面试、复盘每次回答,慢慢就会找到感觉。”她特别提醒,职场没有标准答案,“多实践、多试错、多复盘,你自己摸索出的‘野生经验’,往往比任何理论都更实用。”
03 运营核心 懂客户需求 而非盲目追热点
Q:您怎么看待新人在运营时过度追求热点? “很多新人以为运营就是追热点、做爆款,其实底层逻辑是懂用户。
”一位擅长用户运营的从业者分享,“所有动作都要围绕目标用户的需求展开,就像连续打卡领奖励的设计,利用的是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核心是抓住‘不想失去’的需求。” 心理学背景的从业者在用户运营中其实有独特优势——更懂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能高效沟通,但也需补充数据思维,“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用数据说话,不能凭感觉决策”。
至于吸引用户的内容,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解决共性问题、提供情绪价值。“我曾做过30+未婚话题的爆款内容,就是因为戳中了同类人群的焦虑,先建立身份认同,再给出实际建议,自然能留住用户。” 从简历到面试,从运营逻辑到成长心态,互联网行业的求职与发展,核心是“懂需求、会拆解、敢尝试”。希望这些实战经验能帮应届生们少走弯路,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顾问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