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肯大学的动画课堂以实践为起点。Lucas教授的教学方式印证了这一点,他要求学生从入学起便创作实践:"我们立即架起摄像机,通过小组合作尝试不同动画形式。这种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到,动画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融合多元媒介的叙事载体。"在指导过程中,Lucas坚持将课堂转化为真实创作现场:"我与学生共同探索他们的创作方向,就像在专业片场打磨作品那样。"
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模式让学生得以在创作中积累宝贵经验。Lucas尤其重视技术与创意的结合:"我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绘画的束缚,通过技术手段拓展创作可能性。"他解释道,"当创作变得可触可及,学生就能在严谨的创作框架与自由表达间找到平衡。"这种理念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曾有学生仅用基础图形构建角色——先画一个圆,通过软件生成圆形,再用工具拉出直线作手臂,添加方框作为身体——最终完成了一部极具创意的定格动画短片。"这个作品成为我年度最喜爱的学生作品之一,"Lucas分享道,"它证明了简单工具同样能创造动人故事。"
在教学中,Lucas强调三个核心要素:技术基础、持续打磨与创作热情。"动画创作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也需要独特的艺术感知,但最关键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他特别指出,"每个动画师都在用帧与帧的细节搭建想象世界,这种专注本身便赋予作品魔力。"每年"迪肯视觉之夜"在阿斯特剧院的放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重要展示平台。当作品在银幕上与观众对话时,Lucas认为这不仅是创作成果的检验,更是艺术表达的延伸:"不同观众会赋予作品新的解读可能,这种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生态。"
面对快速迭代的行业环境,Lucas鼓励学生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技术更新永远在发生,但创作思维的创新同样重要。"他以身作则践行着这种理念,今年计划尝试从未涉及的动画风格:"正是未知领域的探索,才能带来真正的突破。"这种对创作本真的坚持,正是迪肯动画教育希望传递的核心——培养既掌握技术工具,又能用独特视角讲述故事的创作者。
在Lucas看来,动画师既是技术实践者,也是梦想编织者:"你们掌握着构建虚拟世界的全部权限,每个细节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思考。"这种双重身份要求学习者不断突破边界,无论是通过基础图形的组合实验,还是在定格动画中捕捉光影变化,都在训练观察与表达的双重能力。当学生作品在放映厅亮起时,那些曾在课堂上反复修改的镜头、在小组讨论中碰撞的创意,最终转化为触动观众的视觉语言,这正是动画教育最动人的时刻。
迪肯的教学体系通过三个环节形成闭环:初期实践建立创作自信,中期技术训练夯实基础,后期展示促进行业衔接。这种模式不仅培养技术能力,更塑造着创作者的思维方式。正如Lucas所言:"动画创作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保持对可能性的探索热情。"每年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带着这样的理念进入行业,他们的作品或许稚嫩,但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与好奇——这正是教育最珍贵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