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西裔学生,白人学生,以及亚裔学生。
亚裔不易。对中国学生的分类,亦呈现出一道颇具规模的“鄙视链”:
美高> 海高生 > 大陆高中生 > 理工科大陆生
这正是为何,每当成绩公布之际,众多成绩斐然、AP课程众多、课外活动丰富的中国学子,却依然未能如愿进入心仪的学府。
美高与海外学生竞争激烈。
中国学生太难了!
难在近年来,藤校以及Top 10名校的录取竞争已演变为一场激烈的“神仙大战”!
哈佛大学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其录取率始终维持在约3%的水平。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在2024年秋季学期,该校仅录取了24名中国学生。
麻省理工学院:其录取率在连续五个申请季中均降至5%以下,其中2025年秋季的录取率更是低至4.52%。每年,该校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寥寥无几,今年仅有14人,去年则是12人。
斯坦福大学在2024年秋季的录取率仅为3.61%,而每年该校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均不超过50人。
哥伦比亚大学:在2024年秋季学期,该校在读的本科生中,中国学生共有312名,这一数字平均分布到每一届学生中,约为78人。据此推算,哥伦比亚大学每年对中国学生的录取名额不会超过100人。
难在在竞赛成绩、AP考试中,亚裔群体所面临的刻板印象,往往难以被打破。
“冲藤失利”的故事。部分同学曾投身知名数学夏令营,尽管如此,他们最终仅被卡内基梅隆大学录取;而另一部分在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中崭露头角的同学,却在申请美国top本科院校时遭遇了“全军覆没”的尴尬局面。
某些同学在USAMO(美国数学奥林匹克)、USNCO(美国化学奥林匹克)以及USACO(美国信息学奥林匹克)三项赛事中均荣获白金奖项,其最出色的录取结果为排名五十余位的州立大学提供的录取通知书。
历经多年在数理化奥赛中拼搏,使得美国本科招生官对于热衷于竞赛的亚裔学生群体,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审美疲劳。
还难在美国高校的招生趋势已发生显著转变,然而,众多家庭对此尚显滞后。
如今,TOP学府已不再如往昔那般偏爱那些全面发展、才识广博的通才,转而愈发青睐那些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备卓越才能的学生。汇聚了一群既专注投入又兴趣广泛的多元化专才学生。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透露,202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展现出对“宇宙学&cosplay、量子&fashion design 、农业&及射箭”等的偏好,可见学校对这类专注某一专业领域同时又有自己独特兴趣标签的学生的浓厚兴趣。
美国高等学府依旧青睐那些文理兼修的学子,然而,“文理兼修”一词已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并非仅指参与数学竞赛或写作比赛等表面的文理结合,而是更强调深入理解并融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培养更为全面与深刻的人才。活动需融合科技与人文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