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留学热度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不少留学生在完成海外学业后,都选择回到国内发展。然而,回国前若对一些关键手续掉以轻心,很可能会在求职、落户,甚至个人征信等方面遭遇重重阻碍。
依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25年出台的新政策,同时结合众多留学生回国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下面为大家详细梳理回国前必须要做的三件事,包含所需材料、办理流程以及避坑要点,建议大家收藏备用!
学历学位认证:回国发展的“入场券”
学历认证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CSCSE)对海外学历合法性及其与国内学历对应关系的官方认证。从2025年开始,留服中心新增了“不予受理通知单”机制,这意味着材料只有一次提交机会,一旦出现错误,认证就会失败。
未完成学历认证,会对回国后的诸多事宜产生影响,比如进入央国企、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享受留学生落户政策(像北京、上海落户可加分);申请人才补贴、科研基金等。
2025年最新材料清单(务必仔细核对)
- 核心材料
- 护照:留学期间的所有签证页以及出入境记录,格式为jpg,每张大小不超过1M。
- 学位证书:官方颁发的毕业证书,格式为PDF,大小不超过5M。
- 证件照:近期标准证件照,jpg格式,大小不超过1M,底色不限。
- 授权声明:亲笔签署的《文凭证书核查授权声明》,PDF格式,大小不超过1M。
- 辅助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提交)
- 完整成绩单:jpg或PDF格式,大小不超过1M。
- 学习证明:录取通知书、学费支付凭证等。
- 网课证明:如果在2020 - 2023年有网课经历,需提供学校官方通知。
需要注意的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额外提交备案文件。
认证流程(全程线上操作)
- 注册登录:访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注册账号并进行实名认证。
- 填写信息 + 上传材料:准确填写留学经历、学位信息,按照格式要求上传扫描件,切勿将文件合并。
- 在线支付认证费:每份认证费用为360元,可使用银联卡支付。
- 等待审核:审核周期约为10 - 20个工作日,认证结果会以电子版认证报告的形式发放,可在系统下载,也可申请纸质版。
关键注意事项
- 材料真实性:若材料造假,将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后续申请。
- 信息一致性:学位证上的姓名、生日必须与护照完全一致,若姓名有变更,需提交相关证明。
- 紧急时间线:建议回国前3个月启动认证,避开毕业季高峰期。
- 避坑提示:远程课程、未被教育部认可的院校(可在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未备案的中外合作项目均无法进行认证。
生活收尾:切断“隐形扣费”链条
- 银行账户注销:长期未使用的银行账户可能会产生月管理费(5 - 10美元/月)、透支滞纳金,甚至影响个人征信,导致再次入境时遇到麻烦。
操作步骤如下:- 结清所有账单,包括信用卡欠款、订阅服务等费用。
- 将账户余额转移至国内账户。
- 向银行申请注销账户,并获取书面证明。
- 退租避坑指南:想要拿回全部押金,可参考以下方法:
- 提前6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房东,可通过邮件或信函留存证据。
-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清洁,并保留清洁收据。
- 退房时拍摄房屋状态视频,与房东双方签字确认。
- 电话卡处理:对于合约机用户,提前解约需支付违约金,建议将电话卡转让给学弟学妹。同时,保留最后一个月的话费账单,以防与运营商产生纠纷。
重要资料备份:防丢“双保险”策略
- 学校邮箱抢救计划:风险在于毕业半年后邮箱可能被注销,导致教授推荐信、实习证明、offer等重要邮件丢失。
应对方法:使用备份工具(如Google Takeout)导出全部邮件,设置自动转发至个人邮箱(如Gmail、163等)。 - 学术文件“三重备份”:必存文件包括学位证、成绩单、语言班/预科成绩单。
备份方案如下:- 原件随身携带,切勿托运。
- 扫描件存入云盘(如百度网盘、iCloud)。
- 使用移动硬盘进行物理备份。
- 办理3 - 5份学校官方认证副本,装在密封信封中。
- 特殊材料留存:
- 工作证明:海外实习/兼职的合同、纳税记录。
- 家庭变更文件:结婚证、子女出生证明(需翻译公证)。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各位留学生顺利完成回国前的各项手续,开启在国内的美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