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接待了众多家长的留学咨询,其中,“身份”问题成为了一个高频提及的细节。不少孩子拥有美籍身份却在中国接受教育,有的已经拿到了美国绿卡,还有的家庭正在犹豫是否要办理移民。那么,这些不同的身份背景,究竟会不会对孩子的美国大学申请造成影响呢?
在美国大学的招生简介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国际学生”这一分类。除了申请时可能需要满足一些额外的条件外,大家普遍关心的是,国际学生在录取过程中是否会受到区别对待。
尽管许多学校都明确表示:“我们会采用相同的审查标准,不论申请者的国际或居住地背景。”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就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并承诺以统一的标准审查所有申请;哈佛大学也强调,在招生过程中不设任何形式的配额或限制,无论申请者的公民身份或就读中学如何;耶鲁大学同样表示,国外接受教育的学生申请将与国内申请者在同一背景下进行评估。宾大、哥大等名校也表达了类似的开放态度。
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比表面看起来复杂。想象一下,两位背景条件相当的申请者,一位是国际学生,另一位是本土学生,谁被录取的机会更大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本土学生对高中课程的熟悉程度、GPA的可信度等方面,往往具有天然的优势。
从历年录取数据来看,美国大多数学校的整体录取率都明显高于国际学生录取率。以麻省理工为例,其整体录取率约为4%,而国际学生的录取率则不到2%。此外,每年新生中国际生的占比,这些学校都能精准控制在10%左右,这背后无疑有着对“身份”因素的考量。
那么,哪些学生会被归类为“国际学生”呢?美籍在华读书、绿卡在华读书、大陆学生是否都属于“国际申请者”?实际上,不同学校对“国际学生”的定义并不统一。
哈佛大学认为,“国际招生”通常指的是从美国以外的学校申请的申请人,因为这些学校提交的文件可能与美国高中大不相同,需要专业知识来评估。芝加哥大学则表示,无论国籍如何,只要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上学,都会被当作国际学生审查,但美国公民可以申请经济援助。斯坦福大学则相对宽松,将既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是美国永久居民的学生视为国际学生,这意味着绿卡持有者和美籍学生不会被当作国际申请者。
康奈尔大学则根据申请者目前就读的学校来阅读申请,而不是根据公民身份。这种情况下,美籍或绿卡学生如果不在美国本土读书,就可能没有优势,反而是从大陆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可能更受青睐。莱斯大学则明确指出,国际学生的指定基于居住或公民身份,而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因此美籍和绿卡学生不会被按国际学生对待。
值得注意的是,私立学校虽然对本土学生有一定倾斜,但力度通常不会太大。而公立学校则可能对州内或本土学生给予更多照顾,这背后往往与政治正确和财政拨款有关。以加州大学为例,其下属的UCLA和UCB等学校在录取率上就明显表现出对州内学生的偏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需要签证在美国居住和学习的学生视为国际申请人,这意味着美籍和绿卡学生不会被当作国际申请者。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则根据高中就读学校来定义国际申请者,只认高中就读学校不认国籍。
综合来看,美国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定义大致可以归为三种:不区分、按国籍区分、按高中就读学校所在地分。如果想避免被当作国际学生对待,最 好的办法就是拥有“美籍/绿卡+在美国读高中”的组合。此外,近年来美国大学为了提升“入学率”,绿卡学生在录取中也可能享有一定优势。
因此,在申请学校时,如果你的“身份”特殊,一定要去官网仔细确认自己是否属于“国际学生”范畴。这个小细节可能会对你的申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希望以上小贴士能对大家的留学决策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