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暂停”到“重启”:48 天政策急转弯
5 月 27 日,美国国务院罕见地在全球范围内叫停 F、M、J 类签证面谈,理由是“内部系统升级与社交媒体审查机制扩展”。6 月 18 日,国务卿鲁比奥又宣布“即刻恢复”,但把“全面公开社交媒体”作为重新开闸的前提。表面看只是行政日程调整,实质却是审查范式升级:
审查对象扩大化——首次申请者、已约签未面签、甚至已面签待批者全部回溯;
审核工具 AI 化——领事官员被要求使用“跨平台爬虫+人工截图”双轨制,所有数据上传 Consular Lookout 数据库长期留存;
工作量过载——按新口径全面筛查后,北京、广州领区 7 月面签号“秒没”,每日名额被主动缩减。
社交媒体审查:
平台范围:强制披露过去五年所有账号,包括微信、微博、TikTok、B 站、知乎、豆瓣、QQ 空间等 20 余个平台。
隐私设置:必须公开,否则视为隐瞒;“三天可见”“仅好友可见”一律被认定为规避审查。
审查重点:新增“敌视美国政府、文化、制度”言论;反犹、反以、校园抗议声援皆属高危。
证据固定:截图+存档,不可删改;删除记录会被认定为“销毁证据”。
拒签/撤签“雷区”
头像或封面出现巴勒斯坦国旗、反战口号;
转发“抵制某品牌”等涉以话题;
点赞“Free Palestine”“F*** USA”等标签;
关注列表含被美国定性为恐怖组织的账号;
在 Discord/微信群讨论“如何延期 OPT 滞留”;
使用匿名账号发表敏感内容,但邮箱或手机号与其他实名账号交叉验证失败。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