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与工程学院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研发磁控软性螺旋微导管(MSRM),为头部会主动旋转的磁控亚毫米微导管,同时结合导航和治疗功能,应用于针对性脑血管介入治疗。新技术有望突破传统中风介入治疗工具的限制,为脑血管阻塞患者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精准的方案来治疗此危及性命的疾病。研究结果已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适逢7月22日为“世界脑健康日”,研究团队呼吁大众严格管控中风风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无论是大血管还是中远程血管出现血管栓塞,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均可能导致患者严重残障甚至死亡。
中风是全球导致死亡及永久残障的最常见成因。研究指出,从出现中风到介入治疗之间每早一分钟,可为患者增加一周无残疾预期寿命,因此及时介入治疗极为重要。中远程血管栓塞约占所有急性缺血性中风个案的25%至40%。然而,目前静脉溶栓与机械取栓等治疗方法对这些较细小、位置较远的血管的治疗效果有限,原因包括手术风险高及难以完全回复血流。
现时的中风介入治疗需经由肢体动脉进入血管,再透过导丝与导管引导至复杂的脑血管结构。医生需从外部旋转导丝来控制方向,但因血管弯曲狭窄,旋转力难以传递,令操作缓慢且难以精准控制,影响治疗效果。此外,现有工具功能设计单一,需频繁更换工具,增加手术过程中失去远程血管通路的风险。传统导丝及导管难以应对复杂的血管急弯结构,可能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甚至引发脑出血或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