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European Union, EU)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和政治联盟之一,涵盖27个成员国(英国于2020年脱欧),人口超4.4亿,GDP总量全球第三(仅次于美、中)。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核心目标是促进欧洲和平、经济繁荣和政治合作。
一、欧盟的“前世”:从战争到联合
1. 战后背景:欧洲的废墟与联合的呼声
-
二战后的欧洲:1945年后,欧洲满目疮痍,美苏冷战加剧分裂风险。
-
“欧洲联邦主义”思潮:丘吉尔1946年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但英国最终未加入早期一体化。
-
法德和解:关键一步,两国从宿敌变为合作核心。
2. 欧洲一体化的开端(1950s)
-
1951年《巴黎条约》 → 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
-
由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德、法、意、荷、比、卢六国签署。
-
核心目标:共同管理煤钢生产(战争资源),防止德法再战。
-
-
1957年《罗马条约》 →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
EEC:建立共同市场,逐步取消关税,实现“四大自由”(商品、服务、资本、人员流动)。
-
Euratom:促进核能和平利用。
-
3. 从经济合作到政治联盟
-
1965年《合并条约》:ECSC、EEC、Euratom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C)。
-
1973年di一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挪威公投拒绝)。
-
1985年《申根协定》:逐步取消内部边境检查(今26国参与,含非欧盟国家)。
-
1986年《单一欧洲法案》:设定1992年前建成统一大市场,加强欧洲议会权力。
二、欧盟的正式诞生(1993至今)
1.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EU)成立
-
三大支柱:
-
欧洲共同体(经济政策)
-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
-
司法与内务合作(打击犯罪、移民政策)
-
-
引入欧元:1999年启动(2002年流通),19国使用(英国、丹麦等选择退出)。
2. 东扩与宪法危机(2000s)
-
2004年“大爆炸”东扩:10国加入(波兰、匈牙利等前苏联阵营国家)。
-
2005年《欧盟宪法条约》被否:法国、荷兰公投否决,后改为《里斯本条约》(2009年生效)。
-
改革内容:设立欧盟总统(欧洲理事会主席)、外交部长(高级代表),增强决策效率。
-
3. 近年挑战与变革
-
欧债危机:希腊、西班牙等国债务危机,欧盟建立救助机制(如ESM)。
-
英国脱欧:2016年公投脱欧,2020年正式退出,冲击欧盟一体化信心。
-
难民危机(2015-):叙利亚战争引发移民潮,欧盟内部分歧严重(如匈牙利反对配额)。
-
新冠复苏基金(2020):首次发行共同债务(7500亿欧元),标志财政一体化突破。
-
俄乌战争(2022-):欧盟对俄制裁,加速能源转型,推动乌克兰、摩尔多瓦入盟谈判。
三、欧盟的现状与未来挑战
1. 当前架构
-
主要机构:
-
欧洲理事会(各国首脑,决定大方向)
-
欧盟委员会(行政机构,提议法律)
-
欧洲议会(民选,与理事会共同立法)
-
欧洲法院(司法仲裁)
-
-
政策领域:
-
单一市场、欧元区、环保(如“绿色新政”)、数字税、防务合作(PESCO)。
-
2. 核心争议
-
“多速欧洲”:成员国一体化程度不同(如欧元区仅19国)。
-
民主赤字:决策权集中在布鲁塞尔,民众不满(极右翼崛起)。
-
移民与身份政治:中东、非洲移民问题激化社会矛盾。
-
中美竞争下的定位:欧盟寻求“战略自主”,但防务仍依赖北约。
3. 未来可能的路径
-
深化联邦化(如共同财政、军队) vs. 松散联盟(各国保留主权)。
-
继续扩大(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 vs. 先改革再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