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8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开始向海洋排放核处理水以来,中国对日本海鲜产品实施了全面禁运。 时隔两年后,中国海关总署在6月29日发布公告,同意将目前实施的日本水产品进口禁令予以部分解禁,有条件地恢复部分地区的水产品进口。这也是自日本排放核处理水后,中国对日本实施的首次重大政策调整。
为恢复进口,中国也向日本方面提出了三条要求:
所有日本水产品出口企业的水产品需要有可靠溯源,必须全套提供日本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和产区证明,缺一不可;
即使在禁令前,日本水产品企业已经满足中国的境外生产规定,目前许可也全部作废。这些企业都需要重新在中国申请资质,甚至产品源头的养殖、包装企业也不例外;
日本的水产品必须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日本也必须履行官方的监管责任,否则中国会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这一套进口机制,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逆向审查,而这些要求,日本政府也欣然全盘接受。
对于可以重启水产品贸易这件事,现任农林水产省大臣小泉进次郎也在采访时兴奋地表示,这是对华出口“重要的里程碑(大きな節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日本各地的水产商也纷纷做出了积极回应。
中国曾是日本水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在核处理水释放前的2022年,日本的水产品出口量为3873亿日元(约合19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占比最大,进口额达871亿日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而在水产品禁令一年后,日本于2024年对中国的出口量,暴跌至61亿日元,仅占全部出口量的2%。而这些仅剩的出口额,也全部都是珍珠、锦鲤等非食品类的水产品。
在禁运之前,日本最主要的出口水产品是扇贝和海参,其中超过半数都销往中国。然而,在华人以外的市场,这些水产品销量就相对有限。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政府和整个水产品行业都在想方设法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开发台湾、美国、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但2024年的出口额还是较往年减少了264亿日元。
因此,这次解禁可以让日本业界弥补过去两年损失掉的中国市场份额,各地的渔民和加工企业都将直接受益。为了尽快恢复出口,日本农林水产省也呼吁日本国内的近千家水产商,尽快注册贸易所需的手续。
从整体来看,这次的禁令解除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还是有利的。市场上水产品的供给量将显著增加,尤其是高端水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在多了选择权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的水产业来说,打开市场是重大利好,但恢复市场份额仍需时日。至于未来的政策走向,也要看日本能否在核排放水监测等重大议题上获得中方的信任了。